无锡市新一期“担使命作贡献”季季评结果近日出炉,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继连续两季度获得无锡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流动红旗后,再获“真抓实干奖”。
“踏浪前行,勇立潮头,奋力打造竞争力一流的国际化开放园区。”江阴市委常委、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韶峰说,临港开发区将围绕江阴“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战略,勇当高质量发展“弄潮儿”。
项目为王,牵住发展“牛鼻子”
10月27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机数控的光伏智造产业园项目落地江阴临港开发区,为江阴打造新能源地标产业注入新动能。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今年以来,临港开发区坚持以产业为根本,牢牢抓住项目“牛鼻子”,挖存量、拓增量。中建材异质结电池等37个年度招商项目正在加紧办理开工手续,远景动力电池制造基地二期等29个在建项目加快推进。今年截至10月底,临港开发区签约投资超亿元项目30个、总投资255亿元;滚动列入江阴市级以上重点项目45个、总投资577亿元,其中1个省重点、20个无锡市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
2012年至2021年,临港经济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从518.99亿元增长到935.6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从233家增长到325家,上市企业数量从7家增长到13家。十年踔厉奋进,临港开发区“123”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初具形态:“1”个千亿级新材料特色产业加速形成,新能源和高端装备等“2”个千亿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节能环保、智能制造和现代物流等“3”个未来产业蓬勃兴起。
科创为要,锻造发展“新引擎”
正是金秋好“丰”景,位于临港开发区的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活力涌动:江阴临港零碳双控指挥中心、睿智水环境数据平台、麻省理工长三角国际创新中心等8家企业已投入运营,达索创新中心、法电综合能源开发等一批项目顺利落户……创新港已成为临港开发区和江阴对接国家战略、推动产业转型的“主阵地”。
创新引领,数字赋能。远景能源在临港开发区打造千亿级碳中和技术产业园,双良集团接连成立单晶硅研发中心、氢能研发中心……作为科创江阴“一湾一谷一区一港”创新格局中“一港”的承载地,临港开发区以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为龙头,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过去十年,临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58家增长到2021年的172家,创新主体飞速壮大。今年以来,临港开发区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雏鹰”入库33家、“瞪羚”入库35家、“准独角兽”入库3家。
当前,临港开发区正全力推进数字创新港三期、澄常融合科技园、科创园二期等科创载体建设,积极对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太湖湾科创带,制定出台“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远景、双良等链主型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协作,推动更多企业在“上云用数赋智”中实现拔节生长。
绿色开放,增创发展新优势
依江而建、因港而兴,今年是无锡(江阴)港对外开放30周年,作为长江经济带的前沿地,临港开发区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使命,奋力谱写新时代“长江之歌”。2009年到2021年,江阴港实现吞吐量“三连跳”,成为全国内河港口吞吐量第三大港,让“黄金岸线”持续产生“黄金效益”。
绿色赋能,扬帆远航。聚焦“双碳”引领、强化数字赋能,临港实施“1+1+3+7”方案,于产业园、综保区、港口、低碳工业转型等7个不同领域,打造零碳示范工程,探索低碳开发区建设。今年以来,江阴综保区3号库屋顶完成一期1.4MW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建设并正式发电,月节省电量40%;江阴港大力实施风光互补及岸电供电系统等五大工程,年减少碳排放量近3万吨,沿江12家港口码头申报创建省级绿色港口,着力创建“亚太绿色港口”。
“以更大力度开放融合为切入点,聚力打造‘产业质态优、枢纽功能强、绿色生态好、港城融合美’的现代化港口。”临港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表示,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锡澄一体化等重大发展战略叠加机遇,临港开发区将以江阴港提级增效为抓手,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