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连云港开发区科技局按照区党工委、管委会统一部署,围绕“科技服务年”工作主题,着力推行“1+2+3”工作机制(即依托1个活动载体、利用2个服务工具、实现3个阶段性目标),将全局人员和全部精力下沉至工作一线,贴近企业、靠前服务,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实现全面突破,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强化高企培育,夯实创新基础
一是全力服务高企申报。今年以来,共开展高企申报培训3次,90余家次企业人员参加培训,全区共推荐申报2022年国家高企56家。先后组织8次申报企业参加市区两级线上、线下材料预计审工作会议,邀请省、市高新领域及财务专家把脉高企申报材料,力争提升高企申报通过率。全区入库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13家,为下一步高企申报培育后备生力军。二是全面动员科小入库。与三个街道形成了科技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科技企业工作交流群,积极动员可培育企业向科技型企业上靠拢,确保所有具备参评条件的企业应报尽报全部入库。至10月8日,全区完成参评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4家,完成率105%,率先在全市完成该项工作指标。三是全程动态掌握研发经费支出。重点对区内有代表性的23家企业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测,每季度点对点联系企业收集数据,提取反映研发活动的重点指标,要求数据真实准确,对出现异常浮动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持续跟踪。
二、强化能力提升,打造创新矩阵
一是积极引建重大产业创新平台。推动3家重大创新平台获市级认定: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中华药港创新中心,江苏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标准化技术服务平台和连云港开发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推动2家院士工作站筹建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康缘和金康和信与院士达成初步共建院士工作站协议,并计划在中华药港内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成诺泰澳赛诺药业等3家企业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协议,共建联创中心。中复碳芯共建联创中心正在推进中。二是大力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周密摸排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精心组织8家企业申报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家成功申报;申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并获得批复。10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加绩效评估,3家获优秀等次,7家合格,全部通过评估。三是多措推动产学研深度对接。为企业牵线搭桥,组织企业积极申报省产学研项目2个批次,其中第一批申报15项,获批9个。推动企业开展校企对接,深入摸排12批次90余家企业,最终收集整理技术52项企业技术需求,开展校企对接50多次,推送高校院所技术成果260多项,新增70多项科技成果签约落地。28家企业申报省级科技副总全部获批。
三、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一是扎实开展政策宣贯。修订出台《开发区科技创新扶持办法》,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通过划片包干走访、设计走访清单、编制“科技服务手册”等方式,收集企业需求,一对一上门服务,让企业更多了解科技方面的政策,放大政策激励效应。至目前,共走访企业近余家,发放科技服务手册500余份,开展高企申报、政策宣讲等专题培训会5次;组织兑现区级科技政策扶持奖励3235万元。二是积极助企向上争取。认真梳理各级扶持政策和可争取资金的项目载体,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动员企业积极参加市创新创业大赛,7家企业入围连云港创新创业大赛十年“最具成长力创业企业”,占全市七成。截至目前,共申报各级各类项目105项,共向上争取科技项目扶持资金7563.96万元。其中,3家企业9个项目入围省社会发展项目,获批省级资金6600万元,全省最高。三是着力推动科技金融融合。多方位调研企业融资需求,有序开展“苏科贷”、“科技贷”工作。积极推动交通银行科技支行支持维赛复合材料、宇田医药有、佳普电子等企业融资共计6415万元,为区内新医药、新材料企业扩大产能、技改升级提供实实在在的金融支持。四是全力做好科技人才服务。积极摸排区内企业人才情况,组织“花果山英才”计划和各级外专人才的申报。组织豪森药业等符合条件人员12人,积极申报双创博士。组织康缘等企业申报了科技部人才计划和省外专人才计划。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