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潮涌东方。不息的浦江,任凭时光变幻,始终引领潮流。
这十年,上海科技全球影响力显著提升。
15岁的浦江创新论坛、5岁的进博会、5岁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5岁的顶尖科学家论坛……一个海纳百川的科技生态圈在上海呼之欲出。
“在百年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态势下,这些每年在沪召开的国际性科技盛会,编织了国际开放创新网络,拓宽了科技创新交流的大门,为构建未来经济新的增长极铺路架桥。”9月22日,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石谦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打造“世界会客厅”,绽放硬核科技之花
黄浦江畔创新激荡,一批国际创新交流的“大舞台”正在展开画卷,经历了喧嚣热闹之后洗尽铅华,预见中国科技未来发展之路的共同智慧。
川杨河畔,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分会场张江科学会堂的幕墙呈现出从墨绿到浅灰10种颜色渐变,精美又灵动。影眸科技首席技术官张启煊的“数字人”成为大堂焦点,这款“数字人”核心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位于世界前列。对于这家元宇宙初创企业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次展示”。而对于开启“首秀”的张江科学会堂而言,则开启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科创新主场”。
科创新“地标”勾勒出科技创新的雄姿。期间,在这里,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产业发展论坛举行,斑马智行车路协同项目、数字文娱元宇宙园区等20多个人工智能重点项目落地浦东,计划总投资额超50亿元。
在上海,一批元宇宙产业先行者早就把张江科学城视为最佳试验地。未来,这里将面向全球前沿科创力量,搭建交流、交锋、交汇的平台,或许将成为全球创新要素浓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四叶草造型的国家会展中心顶棚添上光的翅膀,仿佛就要启程远航。更有吉祥物“进宝”憨态可掬,笑迎八方来客。工博会、进博会早已成为高、精、尖、特、新产品的“大秀场”,全球首发新品在每届进博会上万众期盼。在今年即将到来的第五届进博会上,摩比斯将带来亚洲首发首展的氢能源概念车,戴姆勒卡车将展出中国首发的新一代大件工程设备运输牵引车。西门子医疗的全球首台光子计数CT扫描仪将在中国首次实体展示。
“上海以国际视野主动谋划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提升合作层次,支撑并服务国家和上海科技创新发展。”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党委书记徐枫说。
打开一扇窗,看见全世界。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进博会、浦江创新论坛为起点,上海打开了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新通道,将见证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代表上海、代表中国走向全球最前沿的产业竞技场。
甘当压舱石,抢占枢纽“制高点”
在复杂多变局势下,科技合作被寄予厚望,被视为压舱石、稳定器。上海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累计与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已累计在23个国家共建联合实验室28个、国际技术转移与孵化服务平台14个。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共同主办的浦江创新论坛历经15年发展,搭建了国内外合作的创新平台。2022年论坛期间,科技部与上海市政府共同启动InnoMatch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目前,该平台上的企业科技创新意向投入达37.89亿元,已促成跨区域合作70项,意向签约金额近3亿元。与此同时,全球技术转移大会举行,超2000项技术创新面向全球揭榜。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也即将迎来第五届。目前,论坛已吸引了包括68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131位世界顶尖科学家、132位国内外顶尖青年科学家参会。让顶尖科学家来沪、落“沪”是论坛最有形的价值。通过论坛这扇窗,让世界科学家更加了解上海的科创土壤,为促进国际科学交流及“中外科学家”共同创业埋下了种子。
“青年历来是浦江创新论坛关注的重点”,在科技部、上海市政府召开的2022浦江创新论坛青年科学家座谈会上,青年科学家和“年轻”创业者敞开了心扉。面对面传递青年的创新呼声,2022年8月,科技部、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关键词频现,一系列硬招、实招,直击青年科学家创新痛点。
在国际科技合作“大网络”中,上海以全球视野谋划布局,形成引才聚才“强磁场”。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合作开展的《2022“理想之城”全球高水平科学家分析报告》显示:当前,上海排名“全球高水平科学家集聚城市”全球前5位。从2012年到2021年,上海高水平科学家十年增长近3倍,初步形成高水平科学家聚集的全球人才高地。上海还连续11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长三角携手,构筑创新高地
重构全球创新网络,以区域协同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共同体已经成为赢得科技竞争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作为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3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2021年6月,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上海揭牌,总部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这是一个站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层面上,去考虑如何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创新机构。”该中心主任刘庆说。
2021年9月,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将进一步支持上海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特别是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增强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的策源功能,形成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一级。
长三角在科创领域的协同联动机制日趋完善。2021年,长三角地区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数和金额均超过四地获批总量的75%。2022浦江创新论坛期间,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发布《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等3项政策文件及系列合作成果。目前,长三角地区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3个、国家级科研基地315个,大型科学仪器超4万台(套),多个国家实验室挂牌组建。
浦江恒流,上海恒新。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开放和创新早已成为上海深入骨髓的城市精神,也让“上海科技”这张名片更加闪亮。(记者 王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