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孵化的实践反复证明:创新创业在普遍情况下,不可能是一种孤立的行为,绝不可轻视那些创新之外的各种力量,尤其是来自伙伴和伯乐的资本助力,常有点石成金之功效。
上海素来是世界金融业的枢纽之一,也是国家首批科技金融试点城市。
创新创业者选择这座城市作为事业的起点,一个很重要因素:上海是资本力量集聚的国际金融中心。对于从0到1,从无到有的初创企业而言,资本要素灌注的持续性,将直接攸关大部分创业者创新项目的成败。
多年来,上海积极引导不同背景的科技创新创业载体不断探索孵化模式创新,并与金融机构开发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科技创业提供资金支撑;与保险机构开发创业保险产品和服务,为科技创业失败提供兜底保障,从而营造了良好的金融资本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的氛围。
综合近年创新创业孵化的成功经验,不难发现,上海在引入多元化资本主体或融资形态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更注重协调有市场背景的资本参与孵化事业,达成公益与效益的平衡兼顾,以此有效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全球科创中心的联动发展。
资本要素组合式发力 多元化投资孵化实践
科创孵化的实践反复证明:科技创新创业在普遍情况下,不可能是一种孤立的行为,绝不可轻视那些创新之外的各种力量,尤其是来自伙伴和伯乐的资本助力,常有点石成金之功效。
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春麟深表认同。他的创业经历充满着惺惺相惜的友谊色彩。“曲奕是我在张江创业认识的第一个人”,彼时,曲奕在张江从事企业的孵化与管理工作。在随后公司的成长过程中,曲奕带着自己创办的莘泽创业公司,与美迪西一同进步。不管是办理专利申报,还是风险投资洽谈,亦或是筹划在资本市场闯关,曲奕总和“美迪西人”一样忙碌。
创业者的命运总是紧密相连的,2019年美迪西登陆科创板后,企业资本来源变得丰盈,也有相当的余力,投资那些有价值的创新项目。此时,莘泽和美迪西已从孵化服务的伙伴,变成了孵化事业的盟友。两家公司联手,组合使用资本力量和技术平台,孵化了一批生物医药行业的小微企业,多路径探索资本参与科创孵化的新方式。
莘泽的创始人曲奕对科技金融助力初创企业孵化有着自己的心得:“应当按照企业的具体情况,穷尽各种资本要素可能的组合方式,来应对不同企业质地、资源瓶颈的现状。就天使轮投资而言,莘泽使用过很多组合,包括可转债、有条件跟投、第一轮天使加第二轮有条件跟投、投资+个人融资等非标准化的投资方式。”
白手创业十一载,莘泽坚持以持股孵化为特色,设立两个总额为4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先后为100多个创新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融资总额达20亿元以上。目前,莘泽已累计孵育1500多个创业团队和企业,其中,培育独角兽企业8家,科创板上市企业2家,美国纽交所上市企业1家,科创板已注册待发行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2家,成为上海地区启用“孵化器+行业创投基金”的模式的范例。
善用互联网社群交互 打造互补式融资体系
“十三五”以来,上海的整体创业投资热点主要聚焦在三大先导产业,具有市场核心价值的初创型企业,日益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要投资对象。在实践过程中,上海市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在运用资本力量,赋能初创企业的另一突出表现为:多措并举筹措资金,跨界融合搭建平台,各显其能孵化企业。
衍禧堂是沪上的一家国家级孵化器,以孵化服务+天使投资+创业培育+创业社区为特色运营模式。2015年,医疗创业社群HiMed,成为了衍禧堂孵化服务的重要合作伙伴。这个社群是汇聚医疗产业界、投资界和高校人脉资源的创业交流平台。当年9月,衍禧堂与HiMed社群平台携产业界天使投资人,联合发起成立了天使基金HiMed。该基金是上海首个由社交平台发起的生物医疗专业天使基金,获得了国家发改委天使母基金和张江地方政府的支持,基金首轮规模为6000万元。在投资方式上,HiMed基金依托衍禧堂孵化器孵化项目,重点参与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和健康管理服务领域的早期创业股权投资,以预期的市场效益评价目前的在投项目,创新研发各节点进展顺利平稳,至今已投资近40家医疗初创企业,且近半数的在孵企业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连续投资。从创立至今,衍禧堂一直坚持品质化孵化,入驻孵化载体的创业企业累计获得投资额达2亿元。
回望上海科创孵化的发展脉络,创新技术优势、金融政策红利和资本的力量,这三者的合力,持续增强着城市的创新孵化能级。在上海科创孵化中,协同互补式的融资体系,已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仔细观察,这一体系中的资本来源方,既涵盖了政府部门的各类引导基金,专业金融机构的投融资产品,也不乏社会机构和风险资本元素。现阶段在类型上主要有:财政专项基金补贴、税负减免、天使投资、风险投资、银行贷款、股票筹资、债券融资、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等。最近几年来,先后登陆科创板的心脉医疗、之江生物、复洁环保等科技企业孵化器毕业企业,它们的脱颖而出,都离不开上海科技金融服务网络的大力相助。
探索以投促创模式 完善科创金融系统
多年来,上海的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在使用资本力量时,大都能够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不会一味追逐那些易于取得短平快回报的项目,也不会为了赢得资本方的青睐,而轻易改变创业者的初心。
创徒丛林在平衡配置资本力量,投资孵化创新企业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截至2021年底,在这家独具风格的新生代孵化器中,有九成以上的入驻企业获得风险投资,近20%高科技企业估值已超过1亿美元,其中7家企业估值超10亿美元,1家已科创板IPO过会。以上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完全得益于创徒丛林清晰的投资逻辑和成熟的商业模式。自2015年成立时起,创徒丛林就主打“基地+基金+平台”的商业模式,即:以基地为基础载体,以投资为主要盈利模式,以服务企业为核心使命,同时广泛与投资机构、创业导师、业内专家合作,共创创新资源网络。在实践中,他们不断发掘优秀的创业企业,把业务工作的聚焦点放在科技创业企业的早期投资上,依托载体自有基金资源,主动承担起企业投资人的角色,以持股孵化的方式,向企业提供十年期投资孵化服务。以此达成与创业团队同呼吸、共命运,持续发力硬核技术产业链纵向合作的发展愿景。
与此同时,上海市科委协调各方力量,依托全市30余家科技创新创业载体,构建了遍布全市的科技金融服务站,为各个成长阶段的孵化企业提供了多层次的融资产品支持和服务便利。据统计,2021年上海“3+X”科技信贷系列产品的授信规模为1583亿元,服务科技企业达到4793家。其中科技履约贷26.69亿元;小巨人信用贷35.49亿元;科技微贷通1950万元;科创助力贷2245万元;高企贷服务惠及企业3983家,授信金额1521亿元。毋容置疑,科技金融的丰富养料,为创新型企业成长为参天大树,提供了特殊营养。
回望十年路,上海科技金融赋能科创孵化的格局已然形成:主体多元的投资机构、品类多样的金融产品、完备高效的信息平台,共同助力孵化载体“精准滴灌”着科技企业。展望未来,更高质量的资本助力定会到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