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文昌市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把种子攥在自己手里 打造南繁水产种业硅谷

   2022-10-27 消费日报
45
核心提示: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浩瀚的海洋孕育着无限的宝藏,大量的鱼虾等水产生物之源,也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据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

浩瀚的海洋孕育着无限的宝藏,大量的鱼虾等水产生物之源,也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我国的水产养殖产量连续32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部分鱼类虾类的种苗却依然面临着被国外卡脖子的尴尬局面。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而海洋种业则是保障我国“蓝色粮仓”的关键。

挖掘海洋潜力,建设“蓝色粮仓”也是保护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要务之一。

三产融合发展的综合性园区

海洋大省海南省,拥有全国最大的海域面积。这里发展海洋种业的优势得天独厚,也一直致力于海洋水产新品种研发和养殖,但是因为人才缺乏、科技优势欠缺,曾一度面临产业链脱节,“有种无业”的窘境。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推进,政策优势给海南种业养殖和研发带来前所未有的利好。“藏粮于海”的海南正在利用政策优势,先行先试,大胆破局和创新,在科学谋划,高质量建设“蓝色粮仓”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近日,为了解海南“蓝色粮仓”建设情况,消费日报记者来到海南省著名的侨乡文昌市进行实地采访。

在海南“南繁硅谷”版图里,除了有像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这样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城模式,也有就地亟待升级完成产业拓展的新园区模式。距离三亚市200多公里的文昌市就有一个远近闻名的产业园——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以下简称“冯家湾产业园”)。

这个正在建设中的产业园,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对虾星火产业带”,是我国水产种业的“南繁硅谷”,更是文昌市的热门地标之一。文昌市委书记龙卫东说:“冯家湾产业园不仅是重点项目,更是民生工程,是生态保护工程。”

据介绍,冯家湾的水域水质盐度都非常适合育苗。这里的虾苗产量一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近30%,是海南最大的南美白对虾苗种生产基地,被誉为海南“虾苗谷”。

文昌市现代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林尤郁在接受消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冯家湾产业园园区规划占地6428亩,不是一个普通的渔业产业养殖园,而是由旧的渔业养殖基地进行升级而成,以海洋水产种苗繁育为特色,集水产科研育种、种苗繁育、绿色健康养殖、仓储物流、商贸交易、教育培训、质量检测检疫、科普教育、科技孵化、数字渔业示范、休闲渔业等功能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综合性园区,也是一座现代化的水产种业养殖研究创新示范园区。”

林尤郁告诉记者,文昌市是海南省重要的渔苗繁育和水产养殖集中区之一,主要有南美白对虾、东风螺、石斑鱼等,对虾苗种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冯家湾是海南对虾苗种繁育发源地,形成了海水育苗、养殖、饲料直供、活饵料开发、水产药物代售、水产养殖设备直供的完整产业链,已成为海南省海水苗种培育的技术咨询、饵料购买、药物和设施采购最集中、最方便的地区。热带海水苗种物流产业的分工精细、途径多样,可以方便地实现陆运、海运和空运,将苗种运至全国及世界各地。

曾经污染大户的绿色之变

曾经的冯家湾,密布的鱼塘像一块块伤疤,海岸带遍布一条条取水管道,养殖废水直排大海……水产养殖粗放扩张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2017年,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海南督察时指出,“文昌、琼海两市交界的冯家湾海域海水养殖最为集中,部分区域沙滩已淤泥化”。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落实环保督察整改,推进渔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2018年文昌市发布了《文昌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划定养殖区、限养区和禁养区。文昌推动冯家湾一类生态红线区内养殖池塘、养殖场全部退出,并通过种植红树林等方式开展生态修复。

清退只是第一步。30多年来,冯家湾一直是全国有名的海水鱼苗繁育及水产养殖基地,也是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饭碗”。如何科学推进整改工作,在保护环境前提下保障百姓生计,是当地政府面临的考验。通过多部门实地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文昌市提出通过置换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利用沙港崀地区近7000亩的国有土地建设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安排退出养殖户入园发展,探求群众增收和生态保护共赢。

记者在园区看到,冯家湾的养殖示范厂房,采用的是多层养殖模式。这样一来可以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二来可以通过厂房统一供水集中处理养殖尾水。

冯家湾产业园规划建设了深海取水工程和完善的给排水系统,即从深海集中取水、统一供水,取水管线深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海岸生态的破坏,同时有效提升水质。园区内产生的养殖尾水、加工废水、生活污水,统一分类、集中处置,确保达标排放,维护湿地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大大降低了入园企业在取水、排污等方面的建设成本。

园区内,一栋栋水产养殖示范厂房拔地而起,刷新了人们的认知:原来鱼虾螺也可以“上楼”,创新的多层养殖模式不仅稳定、可靠,而且让同等面积的土地提高产出60%以上,养殖效益可呈倍数放大。

养殖户尝到增收甜头

让水产养殖上楼,与科学家做邻居,养殖户尝到了增收甜头。

在养殖示范厂房里,消费日报记者采访了园区的养殖户曾广能。让曾广能做梦都没想到的是,他祖祖辈辈所从事的露天养殖,有一天会搬进楼房里。

曾广能告诉记者,他是首批入驻园区的养殖户之一,开始时对加入园区,“上楼”养殖持怀疑态度,一来怕园区费用过高他负担不起,二来怕有风险收入得不到保证,而后来的事实让他完全打消了顾虑。

曾广能说,之前他们一直在靠海的户外进行露天养殖,手法传统落后,不但产量无法保证,而且是靠天吃饭,台风等自然灾害是常常躲不过的坎,有时让他们损失惨重。另外,养殖产生的尾水直接排进海里,造成污染问题。自从他进了现代化产业园,不仅一年四季不用担心台风,而且在投入资金和风险担保方面有政府托底。园区专门为养殖户配置的水产品养殖保险和水产制种苗养殖保险,在政府保费补贴政策框架下保险公司自营,降低养殖和自然灾害风险,提高养殖户入园养殖的信心,让养殖户没了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搞养殖。另外,养殖户还可以获得园区专家的面对面指导,和他们做邻居,不断获得现代科学养殖知识。养殖户还可以跟着园区的大企业走出去,扩大了视野,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干劲越来越足,不再像以前那样做一年算一年,无目标地往下混。

“在这里,除了收入成倍增长,更主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和荣誉感。国家给我们的政策太好了,我们要是用不好,真是说不过去了。我以后就一门心思在这里好好干了。”曾广能说。

目前曾广能已经尝到了现代化工厂养殖的甜头。今年4月到5月,曾广能陆续销售蓝瓜子斑鱼苗4.5万尾、老鼠斑鱼苗21.9万尾,销售总收入145.5万元。

打造智慧生态绿色低碳产业园

让浩瀚海洋变身“良田”,奏响深海蓝色“牧歌”,“种业硅谷”按下创新快捷键。

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是海南渔业转型升级的标志性工程,是海南省倾力打造的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渔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近年来,按照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文昌市坚持渔业“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以构建“高效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水产养殖业为目标,加快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建设,推动水产养殖集约化、工厂化、智能化发展。

目前,园区已引入正大集团、海大集团、中国水产研究院东海所等20多家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到2025年,园区计划引进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30家。园区将以构建“高效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水产养殖业为目标,集成配套水产生态绿色养殖的关键技术和设施设备,建立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多层厂房的水产生态绿色养殖示范区。同时,通过光伏发电、分布式能源站、水源热泵等智慧能源项目,提升园区能源管理智能化水平,预期能实现园区节能超过10%、二氧化碳减排超过20%、降低用能成本超10%,打造文昌智慧生态绿色低碳产业园。

“第一批入园的7家企业项目已动工建设,其中渤海水产项目第一栋养殖车间已完工,完成试水,第二栋两层养殖车间已完成主体工程,今年3月已试产;蓝海、鲲诚、晨海、慈德、海大、国电投等企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文昌市现代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林尤郁表示,未来,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将大有可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