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围绕需求,大力度“引”才。聚焦健康医药、新材料、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生态旅游、清洁能源、建筑劳务“七大产业集群”发展,打造高新区小微企业孵化园、博士工作站、人才驿站等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6个,柔性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01名、高级管理人才33名,对口特招博士18名、硕士40名。
二是立足长远,大格局“育”才。围绕《“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十百千”人才培育工程,积极选派各行各业人才到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基层一线实战锻炼,探索推行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培训班28期3720人次,培育“田秀才”“土专家”800余人,培养高技能人才1205名。
三是贴心服务,大手笔“留”才。着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良好氛围,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和优秀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落实人才资助补贴资金310万元,设立人才关爱基金50万元,建成人才公寓400套,开展爱心救助、志愿服务、集体联谊等活动89场次。
四是力求实效,大气魄“用”才。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抢抓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机遇,大力推行“军令状”“揭榜挂帅”等机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江大学、陕西师大等高校合作,共建食用菌、红茶等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8个,建成奥科粉体孙院军等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攻克技术难关96个。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