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十四五”期间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下简称“京南示范区”)建设工作,日前,河北省科技厅印发《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建设方案”)。
根据建设方案,京南示范区建设空间由原“十园”拓展为石家庄、廊坊、保定、沧州、衡水和雄安新区“五市一区”全域,依托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围绕石家庄市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保定市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廊坊市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沧州市石油化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衡水市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雄安新区空天信息、区块链及人工智能产业,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推动成果转化政策、措施先行先试。
建设方案提出,到2025年,京南示范区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5%以上,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1000亿元。“五市一区”实现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分中心全覆盖,省级技术转移机构达到200家,技术经理人达到2000人,省级以上众创空间达到190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130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500家左右。重点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大幅提升,形成机制灵活、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将京南示范区建成全省科技成果集聚区和辐射源。
为确保任务目标的实现,建设方案提出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工程、搭建成果转化承接平台载体、完善技术要素市场、精准开展科技成果路演对接、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5类18项重点任务和4项保障措施。
河北省科技厅科技奖励与成果转化处处长杨玲介绍,建设方案聚焦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中的成果孵化转化中心战略定位,重点把握四个原则。
坚持“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建设思路。从项目布局、平台建设、服务保障、制度创新、对接活动多点发力,将促进成果转移转化作为工作主线,将京津冀协调联动作为核心环节,探索具有区域发展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与路径。
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成果转化链条中的“最初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的堵点问题、企业吸纳转化科技成果能力弱的痛点问题以及科技成果激励机制不畅的难点问题,实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工程,搭建成果转化承接载体,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建设,开展科技成果路演对接活动,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
坚持省市统筹形成合力。重点支持每个市(雄安新区)发展壮大2-3个主导优势产业,通过开展省市共同设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联合实施成果转化工作奖补、协同推动中试熟化基地建设、共建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等工作,形成合力,推动京南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坚持机制创新和先行先试。注重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政策方面先行先试,在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赋权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在示范区内开展试点,鼓励示范区内形成各具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
(来源:河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