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安徽日报】这些“硬核成果”,照亮我们的生活

   2022-11-13
45
核心提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站在新的起点上,安徽科技创新吹响新的前进号角。

11月8日, 一批科技人员和组织获省政府科学技术奖励表彰,一项项“含金量”十足的获奖科技成果,彰显安徽强劲的科创势头。我们为潜心耕耘的科学家精神点赞,为累累硕果欢呼,也梳理一批硬核科技成果,看看它们离你我的生活有多远?一项项新生的“科技引擎”,将以怎样的方式引领未来发展、照亮民生幸福?

攀登科技制高点 提升核心竞争力

11月9日,记者现场目睹具有“人造太阳”之称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备受震撼。装置运行时,内部温度可达上亿摄氏度。可是如何精确测量这样不可思议的高温呢?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臧庆介绍,该院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突破多项技术的国际封锁,重点解决了高频高能近红外激光光源研发、纳秒级时间尺度分光探测和强杂散光抑制等关键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综合指标达国际前沿水平的EAST高时空分辨高精度汤姆逊散射诊断系统。汤姆逊散射诊断是托卡马克聚变研究中最为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具有精度高、可同时提供绝对电子温度与密度值、适用范围广和诊断本身复杂性强等特点。

项目组成功竞得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诊断集成等大型国际项目,相关技术在强辐照环境下的光学设计及加工等领域得到推广应用,近三年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4.2亿元,五年内累积市场效益将超过10亿元。“相关的研制和加工经验,已经拓展到了国内其他聚变装置研究中,下一阶段我们将努力提高诊断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为前沿物理研究提供更好的数据。”臧庆说。

在国际战略博弈中,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坚实的基础研究支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是发展的“命门”,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头。

高铁网络承载万千百姓的幸福出行。如何保障超轶绝尘的“中国速度”,尤其是在雷电多发等极端天气下?由合肥工业大学、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全面攻克关键技术,项目成果在3.8万公里高铁信号系统得到应用,占比99%,使近年因雷击致列车停运时间减少75%。2016年后新建高铁接触网中全部采用这项成果,既有8000公里正线线路实施了防雷改造,雷击跳闸率降低80%以上。安徽高铁运营里程2297公里,处于多雷区,应用项目成果,近三年实现直接效益约8.7亿元。

输送距离长、容量大、损耗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是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攻关的科研项目成果,在安徽、上海、浙江、江苏等特高压工程中成功应用,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直流偏磁预测、精准计算及其治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国直流偏磁技术确立了国际领先地位,提升了中国技术国际话语权,推动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大规模工程应用,成为技术输出、产品出口在“一带一路”上成功落地的重要科技工程。

支撑绿色发展 助力产业升级

面向未来培育新动能,打造一个个大型产业集群,才能托起一个地区发展的经济能级和居民收入,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近年来,合肥市加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十四五”末,将具备汽车产能约300万辆,实现产值约6500亿元。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是电池。由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攻克锂离子电池高安全性电解质关键技术,研制出高安全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三元动力电池、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等产品。目前,项目新建成年产8000吨锂离子电池高安全性电解质生产线,规划建立年产10万吨电解质生产线,带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治理大气污染,离不开对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的实时精准监测。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师范大学,历经十年攻关,创建了温室气体“地—空—天”全方位超分辨空间外差光谱仪应用系统,整体性能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11月9日,记者在合肥科学岛见到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光所副所长熊伟,他兴奋地告诉记者:“目前,我们的项目成果已应用于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高分五号卫星)、空间基础设施建设(高光谱观测卫星)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实现了对温室气体的全球卫星遥感探测。”此项成果填补了我国相关技术领域空白,我国“碳中和”监测与有效治理、空气质量监测、全球气候变化等研究,多了一项重要技术支撑。

太阳能发电日益成为重要的清洁能源,但光伏发电的核心部件“大功率组串光伏逆变技术及装备”的关键技术一直由国外巨头控制。由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研发建立的高效、高功率密度、电网适应性强的大功率组串逆变器设计体系,有效突破了国外巨头封锁。

“我们研制的100kW—225kW系列化组串光伏逆变器,技术指标世界领先。”项目组成员、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监徐君介绍,该项目成果引领了国内外大功率组串式光伏逆变器技术发展,全面推动了我国及全球光伏平价上网。2020年,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全球市场占有率居第一。

农业科技创新 助力乡村振兴

强农兴农,科技先行。如何利用科技为土地增产、农业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我省科研人员一直为之不懈努力。

由安徽农业大学与安徽省抱儿钟秀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项目,率先解析了黄茶品质形成机理。“黄大茶具有显著的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学校和相关公司合作,开发了系列健康功能性茶叶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实现黄茶产业‘量效同增’。”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宛晓春介绍,该技术推广至六安、安庆、合肥以及浙江等地30多家企业,主产区六安市2020年黄茶产量与产值分别为2012年的5.89倍和13.94倍,农民每亩茶园年增收2000元至2500元。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江淮稻—麦传统生产中普遍存在温光资源分配不合理、利用不充分等难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与扬州大学等单位多年来连续攻关,创建、应用了江淮稻—麦周年丰产高效抗逆栽培技术模式并成功应用;开发实用新型农机和栽培物化产品,实现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建立“互联网+”型稻麦作物生产智能管理决策系统及技术服务平台;成果近3年在皖、苏、豫等地推广应用4601.9万亩,增产粮食317.46万吨,合计增加经济效益117.26亿元。

更多创新成果 增进百姓福祉

更多科技创新成果正广泛运用于解决健康、环境等关乎人民福祉的领域,让更多群众共享创新科技的民生红利。

“安徽省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应用”项目由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牵头,联合4家科研单位和企业,从中药材—饮片—中成药3个方面系统构建了安徽省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截至目前,该项目共建立国家标准、地方标准176个,克服了我省中药产业“标准缺失、标准落后、标准不可控”的技术短板,全面提升了我省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品质。

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因为胰腺癌早期不易发现,普遍确诊晚,致死率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医技片主任兼影像科主任吕维富带领团队,历经10余年科研攻关,创建晚期胰腺癌一体化介入综合诊疗体系,有效提高肿瘤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创立的新技术方法提高了疗效。经过12年临床验证,该技术已在国内67家三甲医院推广,覆盖全国21个省市,累计治疗7000余例患者,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提高。

“传统腹腔镜系统由显示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等组件组成,各组件线缆连接繁杂,手术准备时间长,术中限制了手术者的移动范围,增加污染术区和引发火灾等隐患。此外,目前国内95%的腹腔镜系统为进口设备,设备庞大,价格昂贵,不利于在基层医院和急救等特殊条件下使用,传统的腔镜设备也不具备信息化功能。”安徽医科大学梁朝朝教授和他的项目组经过多年攻关,攻克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在国际上率先研发出医疗级无线智能超高清腔镜系统,实现了腔镜系统从有线到无线、体积从大到小、智能化水平由弱到强的突破,为医院节约大量腔镜设备采购资金,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该项目先后应用于上海长征医院、安医大一附院等30余家各级医院以及多家国外医疗机构。

“城市垃圾焚烧后产生有害气体,会污染环境,残渣如果不作无害化处理,也会再产生二次污染。”合肥工业大学邢献军教授和他的项目组创新设计了城市生活垃圾预处理系统,发明了自维持高温清洁燃烧关键技术与装备,极大降低了垃圾焚烧带来的污染,还可产生电能。相关技术填补了国内城市生活垃圾预处理和高效清洁燃烧的技术空白,应用在合肥、阜阳等多个城市,呵护洁净空气。

如何有效处理城镇污水厂尾水,关系城市水质安全。安徽工业大学王育来教授联合同济大学、合肥市排水管理办公室共同钻研,研发了城市尾水品质提升及回用、城市面源污染物收集与处理、受损水体水质强化净化与生态功能恢复等核心技术,构建了完整的城市尾水补水河道强化净化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体系。“项目成功应用于合肥、马鞍山、芜湖等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中,有效改善了城市水环境质量和生态景观。”王育来说。(记者 汪永安 见习记者 罗晓宇 鹿嘉惠)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