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科学思想火花,照亮人类智慧星空。由上海市政协发起并主管,上海市政协科技和教育委员会、复旦大学、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复旦大学承办,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协办的“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即将开讲。11月9日,浦江科学大师讲坛新闻发布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
首期讲坛将于2022年11月15日在复旦大学相辉堂举行。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教授将作“AI for Science计算生物学前沿”主报告;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长马剑鹏教授和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院长漆远教授将围绕主报告分别作“从算法到应用:全链条AI-赋能新药研发”和“人工智能推动科学发现与产业发展”分报告。
“百年老店”:打造全球顶尖科学家展示科学思想的大平台、引领人类攀登科学高峰的大本营
党的二十大将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提升到新的高度,更赋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新的时代内涵。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助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上加快突破,汇聚更有影响力的科学思想,让上海成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汇聚地和辐射源,“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应运而生。
作为一个以汇聚与传播科学思想为主要特色的讲坛,“浦江科学大师讲坛”旨在打造全球顶尖科学家竞相展示科学思想的大平台、引领人类攀登科学高峰的大本营,让全球顶尖科学家的思想留在上海、汇聚在上海、从上海向全球传播,向全球呈现科学之美、科学之光、科学之慧,成为上海强化创新策源功能、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平台。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离不开科学思想的汇聚与传播。“可以说,全球最顶尖的科学家在哪里,最前沿的科学思想在哪里汇聚与传播,哪里就能形成全球影响力。”上海市政协科技和教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钮晓鸣介绍,讲坛将以“百年老店”为目标,以“根植上海、聚焦前沿,传播科学思想,助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主题,邀请全球顶尖科学家作前沿研究学术报告,力争以最高的学术水准、最新的前沿信息、最具传播力的大师思想和最受关注的科学讲坛,与现有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浦江创新论坛等相得益彰,共同引领新时代新征程的高质量发展。
打造100人大师库每年举办多期讲坛 形成“四个一”成果
“浦江科学大师讲坛”组委会下设讲坛学术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等十多名顶尖科学家担任成员。讲坛学术委员会从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医学奖、科学突破奖等具有全球影响力奖项的获奖者中遴选出100名人选,形成动态大师库,并每年更新。由讲坛组委会从大师库中遴选确定每期讲坛的具体报告人选。
讲坛以复旦大学相辉堂为永久会址,原则上一年举办6期,每期邀请一名顶尖科学家作主报告,根据需要设置1-2个分报告。讲坛以线下报告与面向全球的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为真正实现科学思想的汇聚与传播,讲坛还致力于打造“四个一”成果:创办一本《科学前沿》期刊,编撰一套《科学前沿》系列丛书,发行一套《科学前沿》系列影音制品,形成一套《科学前沿》科技智库。
每期讲坛将出版一期《科学前沿》期刊,刊载报告人的主报告、互动环节的问题和解答,以及相关分报告;《科学前沿》系列丛书将邀请报告人针对相关研究领域形成系统思想见解,编辑成书;《科学前沿》系列影音制品将汇集讲坛报告内容与相关重要观点;科技智库由讲坛学术委员会领衔,将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创中心建设等重大命题,及科学领域前沿等,形成资政建议。
“AI for Science”:融合人工智能模型的算法和数据知识策动基础学科范式变革
围绕助力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打造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的目标,首期讲坛紧密结合“AI for Science”这一人工智能科学发展的前沿趋势,聚焦计算生物学前沿进展与最新成果。
“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新工具、新方法与新理念对于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生命科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人工智能赋能其他学科的科学研究正在成为基础研究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的新范式。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计算生物学正在基因与蛋白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比较基因组分析、多尺度与跨尺度生物系统模型等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复旦大学校长助理、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余刚介绍,首期三位报告人的报告,将为听众呈现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特别是融合人工智能模型的算法和数据知识,如何策动基础学科的范式变革,促进重大科学问题的突破性发现与科研思想和理念的迭代进步。
首期讲坛的主报告人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是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系终身教授,是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荣誉院长。他首创了蛋白质和DNA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并一直致力于蛋白质结构预测技术的关键评估,研究蛋白质结构的折叠和包装,开发用于大规模序列结构比较的评分系统。首期讲坛的主报告中,他将阐述计算生物学从一个现代生命科学中的“边缘”学科一跃成为引领性的龙头学科的过程,以及所揭示的深刻的科学发展规律及方法论的启示,同时也将讨论“无用”的基础科学和“有用”的应用科学之间的深层依赖关系。
分报告人马剑鹏是美国贝勒医学院和莱斯大学终身教授、贝勒医学院冠顶教授,是美国医学生物工程学会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他在整合生物化学实验测量及理论计算领域,屡有创新突破,获2004年Norman Hackermann化学研究奖。2018年起,马剑鹏和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一起加盟复旦大学,并担任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长。他将在报告中结合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国际化科研合作团队的工作进展,介绍从基因靶标发掘到新型生物大分子药物开发的全链条人工智能赋能药物创新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前景。
分报告人漆远曾任美国普渡大学终身教职、阿里巴巴副总裁、蚂蚁集团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及数据智能委员会主席。他长期从事大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计算生物学、金融智能理论研究和应用研发工作,领导构建了阿里巴巴集团第一个超大规模分布式机器学习平台和阿里云核心人工智能产品PAI,曾获美国NSF Career奖、微软牛顿突破奖。2021年,漆远加盟复旦大学,担任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院长。他将从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出发,介绍人工智能推进科学发现、促进经济发展,尤其在药物研发、生命健康、气象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