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优化和建设“两手抓” 疫情防控“二十条”这些内容大有深意

   2022-11-18 人民网
30
核心提示: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不仅对此前疫情防控政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不仅对此前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同时对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等诸多举措。

在当前形势下,调整和优化防控政策出于何种考虑?提出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有何深意?多位专家向人民网财经表示,要全面准确认识疫情防控“二十条”,这不仅是应对当下疫情变化的应急措施优化,更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统筹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之举。

为何在当前出台疫情防控“二十条”?

“我们通过两年多的防控实践,经历了若干次聚集性疫情的挑战,也积累了很多防控的经验,对于病毒的传播规律和临床治疗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在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断优化疫情的防控举措,不是放松疫情防控工作,而是强调更加科学精准,强调更加与时俱进,“做到既防住疫情,又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服务保障的影响。”

“这些措施有效落实,有利于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有利于市场需求恢复和经济循环畅通。”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调整和优化防控政策有利于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蔡毅认为,“二十条”的出台是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科学证据的充分研判后做出的循证决策,它的意义在于提升精准防控,并非是“放开”“放松”或“躺平”。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有何深意?

“小步走、不停步”,因时因势、审时度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9版防控方案,每一版的出台都是根据疫情形势作出动态调整。最新的二十条措施不仅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同时强调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能力建设,既是我们高质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也是疫情防控过程中医疗救治的需要。”雷海潮指出,我国拥有14亿人口,并且老龄人口众多,同时又面临着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相对不足。所以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要加强能力建设,要加强各方面的资源储备,包括人力、床位、药物、疫苗,“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防控安排,目的就是统筹好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这四条措施是当下和未来相结合的,是需要持续努力的一个方向。”在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看来,加强能力建设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形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恢复正常秩序的重要基础。

金春林认为,医疗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问题,结构性调整很重要,人力资源建设将是发展的重点,要加强提升医务人员、医生和护士的数量与能力。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量为3.56人,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十条’对精准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蔡毅表示,疫情防控是一个连续性过程,包括预防、准备、预警、监测、应对、恢复等环节。从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应优先探索精准防控下特大城市、大城市、港口城市、物流重镇等地的复工复产。针对这些重点地区,强调医疗资源准备、应急物资储备、重点机构和重点人群的保护,是做好预案、准好准备,为复工复产提供疫情防控保障的基础性工作。

雷海潮指出,此次“二十条”中提出的提高重症资源、医疗床位的配置,不仅仅是服务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可以用在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过程当中。他建议,要进一步提升在重大疫情方面的早期预警能力、风险研判能力、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尤其是要进一步提升重症救治的能力。

“近来,在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最突出问题就是一些地方搞‘一刀切’、层层加码,导致经济生产失序。”蔡毅表示,通过综合风险评估,确定重点地区、重点机构和重点人群,将有助于各地开展自我评估,做好预案准备、物资储备和重点人群监测与保护,提升精准防控水平。

“疫情防控是一个全政府、全社会协同治理的过程。”在蔡毅看来,应继续发挥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科学研判,及时动态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同时,还需联动多部门参与制定“一揽子政策”为重点行业、重点人群提供必要保障。(王震 申佳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