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鼓足干劲 踔厉奋发 不断开创开发区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访东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康茂礼

   2022-11-22 东营经开区
45
核心提示: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突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充分体现了对开发区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突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充分体现了对开发区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康茂礼表示:“我们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锚定‘全市新兴产业集聚区、数字经济引领区、科技创新策源地’的新目标、新定位,鼓足干劲、踔厉奋发,努力在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全市中心城主城区、经济发展主阵地,始终站在全市对外开放的最前沿。“1992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2010年3月,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是黄河三角洲地区首家、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开发区。三十年栉风沐雨的发展,如今的开发区已迸发出了夺目光彩。”康茂礼介绍道。

近年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旧动能“转”出了高质量发展新优势。首先是,新材料产业发展集群成势。“我们发力功能陶瓷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稀土催化材料、铜基新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等5条产业链,加快推进总投资245亿元的氧化铝连续纤维、液体微孔过滤材料等60个重点项目。”其次是,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实现重大突破。波鸿轨交年产30万片高速车轮项目全线投产,打破意大利和德国企业的长期市场垄断,高铁车轮“材料——车轮——车轴——轮对”的完整产业链条正在加速形成。再次是,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全面起势。开发区高水平建设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上海电气、中船海装、金雷重装、天能重工等22个产业链项目落地,构建起了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建设速度走在全省三大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最前列。最后是,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我们规划建设了15平方公里的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52个,建成东营软件园、光谷未来城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2家,‘胜软云帆’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上云用云企业超过300家,今年新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新兴产业多点开花、优势产业持续壮大的同时,开发区把传统产业升级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之一,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我们发挥传统产业基础优势,实施了总投资165亿元的兆源机电清洁能源及轨道交通电磁线产业园、威玛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园等24个项目,推动传统产业与前沿技术‘高位嫁接’,不断释放传统产业新活力。”

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5.1、4.1、3.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位;1至10月份,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4%,居全市第1位;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近1/3,居全市第1位;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51亿元,总量居全市第2位;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8%、财政收入增长9.3%、进出口增长42.9%,均居全市第3位,其他各项指标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

带着沉甸甸的收获,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崛起之心更坚,进取之意更锐,将坚决扛牢全市经济发展“主战场”的责任担当,创新实干,高新突破,奋力开创开发区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

康茂礼认为,提升发展境界,首先要转变“三个理念”。首先是规划向高层次转变,下一步将通过科学论证,确定“十四五”产业发展体系与路径,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其次是招商向高效能转变。要实施更加精准的招商策略,全面梳理产业链条,实行产业链精准招商,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加速带动产业集聚。“我们将利用今年最后一个多月的时间,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更大突破。”第三是项目向高质量转变。开发区将重点围绕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十大创新、“七网”行动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持续突破大项目、高精尖项目,以高端项目增量扩张带动总量提质。同时,抓住当前国家政策机遇,做好明年重点项目谋划工作。“一方面,我们将做好谋划文章,用足用好用活上级相关政策,积极谋划一批高精尖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每年在库项目投资额增长50%以上。另一方面,做好招引文章,围绕产业链条,紧盯央企国企、500强企业精准开展‘选商选资’,实施一批延链、强链、补链项目,打造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的‘开发区样板’。”

“破解发展瓶颈,要攻克‘三个难题’。”康茂礼说,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将在巩固前期工作成效基础上,全面加快问题化解,重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推动开发区轻装上阵。针对资源瓶颈问题,开发区将着眼“十四五”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产业发展需求,综合运用内部挖潜、技术改造、对上争取、市场化配置等方式,统筹抓好土地、水、绿电、燃气等要素指标保障工作,提前谋划实施中水回用、海水淡化、工业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要素保障。“针对传统产业升级问题,我们将把传统产业升级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之一,做到‘有保有压’。”“保”的方面,加快实施传统产业振兴三年计划,重点抓好总投资295亿元的有色金属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威玛装备制造产业园等24个项目建设,推动有色金属、海洋化工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整体跃升。“压”的方面,认真落实“三个坚决”要求,设立传统产业禁限制目录,坚决禁止“两高”及产业链条以外项目盲目上马,守住高质量发展底线。

“增强发展动能,要实现‘三个突破’。”康茂礼表示。在数字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开发区将把数字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点,高水平规划建设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新兴信息技术产业、数字生活性服务业等产业,重点加快东开数字经济产业园、易数链产业园等总投资87亿元的数字经济项目建设。同时,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实施数字赋能增效、工业技改提级和“上云”行动,推动数字经济在扩增量中优存量、强变量,打造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在“四新”经济倍增上实现新突破,开发区将发挥“四新”经济“主引擎”作用,突出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组合优势,持续做好巩固优势、放大优势、再造优势的文章,推动产业向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同时,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城市经济的第一主体,制定扶持政策,强化载体支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打造全市新经济集聚高地。在科技创新支撑上实现新突破,开发区将认真落实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抓好市委“六个聚力”和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任务落实,构建“研发+制造+服务”的创新模式,全方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平台创新上,加快高性能纤维研究院、氧化铝纤维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引进,通过“外引内孵”,推动高精特新项目批量落地,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在企业创新上,推进科研设施共建共享,加快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确保年内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项目、资金、政策全要素的服务体系,做大做强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国瓷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字号’平台,鼓励企业间、行业间创新资源和科研设施共建共享。”在人才创新上,发挥好留学人员创业园及北京、济南协同创新中心作用,加快布局上海、深圳及海外“人才飞地”,构筑人才“近悦远来”的创新创业良好生态,打造全市科技创新策源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