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荣登全国2022生物医药产业园百强榜!烟台黄渤海新区一类新药上市数量居全国首位

   2022-11-30 烟台黄渤海新区
46
核心提示:近日,赛迪顾问《2022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在《财经》杂志发布。榜单以截至2021年的168家国家级高新区

近日,赛迪顾问《2022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在《财经》杂志发布。榜单以截至2021年的168家国家级高新区和230家国家级经开区为研究对象,从“研发创新、龙头带动、空间集约化、数字化项目、生活指数、社会关注度”六大维度、20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烟台黄渤海新区(开发区)位居百强榜单第21位,位居全国研发创新TOP10榜单第8位、普通地级市首位,I类新药上市数量3个、位居全国首位。

榜单出炉,赛迪顾问做出了权威解读:“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肩负着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发展重任在肩,黄渤海新区“挑起大梁”。近年来,聚焦高端药械集聚发展区定位,瞄准培育“世界级”的生物医药产业,黄渤海新区扎实推进“链长制”工作机制,围绕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细胞与基因治疗、特色原料药、特医食品等领域,全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获得全面提升。

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雨林”般崛起,成为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动力”。荣昌生物全球首创生物新药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获批上市;普罗吉生物自主研发的用于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热休克蛋白90α肿瘤检测产品”,被列为全国重大原创性成果;隽秀生物首个三类医疗器械“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产品获批上市;正海生物是我国医用生物膜行业的代表性企业……

截至目前,黄渤海新区已有国家批准上市药物200多个,医疗器械150多个,获批及在研的国家一类新药和国家三类医疗器械累计达到95个。在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质药物、多肽药物等领域技术国内领先,生物膜、骨修复材料、神经修复新材料等产品在国内具有强大竞争优势。黄渤海新区获批“国家火炬生物与新医药特色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竞速“黄金赛道”,瞄准建设高端药械集聚发展区,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良好的产业生态必不可少。

产业园方面,黄渤海新区布局了荣昌生物、东诚制药、普罗吉、新时代健康等园区,通过特色“园中园”模式,实现大小园区互动联合、集群发展。

作为生物创新药的“高产田”,荣昌生物医药园区主要涵盖现代中药、生物制药、生物药物研发和生产服务(CDMO)、生物医药企业和项目孵化四大板块。园区先后被确定为“国家抗体药物研发生产公共服务平台”“山东省创新创业共同体”“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建单位等,被科技部列为“生物新药创制联合平台及开发基地”。

以产业带动人才集聚,以人才助推产业升级,越来越多的创新资源要素汇聚融合,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这里聚集了罗永章、房健民等一大批国家级、世界级领军人才,拥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约50名,研发人员近3000名。

与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戴维斯分校医学院等顶级高校院所达成长期战略合作。科技创新方面,建设了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66个,累计承担市级及以上科技项目116项。

面向“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全区重点打造的五大产业集群之一,将聚焦原料药、生物医药、现代中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深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和医疗器械注册人委托生产模式改革创新,打造国内一流的医药与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力争“十四五”期间,高端化学药、生物药和先进医疗器械制造等高端制造业比重达60%,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5家以上,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