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张全《科技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2022-11-16 上海科技
97
核心提示:11月15日出版的《科技日报》,刊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张全署名文章《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力,提升核心竞

1-1.jpg

11月15日出版的《科技日报》,刊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张全署名文章《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以下为全文。

 

1-2.png

进入新时代,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正加快从形成基本框架向形成核心功能阔步前行。面向未来,上海将坚持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勇攀科技高峰、勇立创新潮头、勇创世界和未来之新,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贡献上海科技力量。

 

开启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征程,必须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必须深刻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根本属性。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加速酝酿,科技创新已广泛渗入社会生产各环节,成为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在此过程中,科学技术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强大赋能作用。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必须深刻理解“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一重要论述。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技术产业扩增,还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都需要高水平的科技供给,更应突出科创中心的创新驱动作用。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必须深刻理解“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一关键要素。创新成果的产出,关键在于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

 

开启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征程,必须明确新阶段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新目标。当前,上海正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围绕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一使命奋力迈进。面向未来,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将坚持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将上海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应用引领地、创新创业理想地、创新网络枢纽地、创新治理标杆地。

 

开启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征程,还必须全力推进新阶段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新任务。上海科技战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们正围绕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新愿景,加快把未来的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一是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壮大科技创新国家队。上海市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培育长兴海洋实验室等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深化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筹建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布局新一批大科学设施;持之以恒强化基础研究,深入实施“基础研究特区”和“探索者计划”,围绕脑科学、量子科技、生命调控等前沿领域,积极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聚焦三大领域关键环节,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主动承接更多国家任务。

 

二是以更大力度引育科技人才,构筑创新人才高地。上海市加快集聚和培养战略科技人才,建设面向世界的创新事业发展平台,加快培养、引进、用好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分阶段分谱系的人才资助体系,强化市级科技计划对青年科学家的培育力度,提高重大科技任务青年人才参与比例,加强基础研究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引聚重点领域创新领军人才,探索产学研联合引进、跨界使用人才模式,打造一批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三是加快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上海市率先布局未来产业技术发力点,把握数字化、绿色化发展趋势,着力构建数字孪生技术体系,布局6G、元宇宙等新兴技术研发,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深入实施“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加快培育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围绕新材料、新基建、基础软件、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等领域,攻克一批材料类、装备类和先进工艺类关键共性技术;布局脑机接口、新一代移动通信、超限制造等前瞻性技术研发任务,为培育未来产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形成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四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融汇各类创新资源。上海市强化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和支持体系,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优化从创业团队、初创企业到高企、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全链条培育机制,用好用足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企税收、高转认定等政策,不断壮大科技中小企业群落;推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推动资本市场衔接国际通行规则,进一步扩大科技信贷、高企贷规模,引导各类创投资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深化“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建设,持续导入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技术价值评价、贷款融资等服务资源;加大力度集聚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鼓励和培育有条件的创新主体深度参与、牵头发起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积极推进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强化跨区域创新政策协同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五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攻坚,提升创新治理效能。上海市聚焦“进一步放权松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这一主线,围绕扩大科研类事业单位自主权、激发各类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优化完善科研管理等方面,形成覆盖国家政策支持层面和地方层面的总体性改革方案和“一揽子”配套政策与先行先试举措;承担更多全国改革试点任务,深入实施国家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上海路径与模式。

 

立于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当前,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正处于关键跃升期,既需抢抓机遇,也需久久为功。我们将继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科技工作的要求,牢记嘱托、踔厉奋发,加快以高水平科技供给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为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多力量!


.xxgk_xgxx { width: 83.5%; margin: auto; padding: 23px 0px; border: 0; position: relative; line-height: 24px; } #xgxxtit { color: #585858; font-weight: bold; padding-bottom: 15px;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 .xxgk_xgxx a { color: blue; }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