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碳账本”亮相COP27 为多元社会化参与碳减排提供中国方案

   2022-11-16 中国环境
53
核心提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期间,绿普惠协同阿里巴巴、美团等生态合作伙伴向世界展示了政府和企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期间,绿普惠协同阿里巴巴、美团等生态合作伙伴向世界展示了政府和企业带动公众参与减排的中国方案——多元碳普惠机制及应用成果“碳账本”。

通过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碳账本”以数字化方式实现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链接,形成多元参与、多方共赢、多重价值的运行模式,为发展中国家低碳转型提供了参考,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贡献。

行动派:践行绿色低碳的全民行动

11月11日,中国向COP27提交《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进展报告(2022)》,反映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进展,在“重点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新成效”章节提出开展创新型自愿减排机制-碳普惠,激励全社会参与减排,引导带动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取得成效。

“中国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将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民行动,动员公众参与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和明显变化。中国长期积极营造绿色低碳氛围,激励全社会参与碳减排,践行绿色低碳行为,探索建立多元社会化参与机制。”在COP27中国角“绿色生活,共建共享—倡导公众参与绿色行动”主题边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

联合国环境署相关报告表明,家庭消费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3;从中国碳排放结构来看,26%的能源消费直接用于公众生活。

“消费端减排不仅潜力巨大,还会反过来促进、引导生产端的减排,为政府的进一步决策提供积极支撑。让人高兴的是,中国政府的顶层设计中,低碳消费、生活绿色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形成了良好社会互动。”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表示,COP26的公众舆论给人们留下的最强烈印象之一是“不能用口号代替行动”,中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派,中国的公众也一直在努力行动。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顶层设计越来越强调生活绿色化,鼓励碳普惠。包括陕西省,天津市,湖北省,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江西省,山东省,山西省,上海市,福建省,海南省,四川省,重庆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北京市等省市发布的《碳达峰实施方案》相关文件中均明确提出推动“碳普惠”机制。

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执行主任、绿普惠创始人陶岚认为,公众参与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碳普惠作为一种带动公众参与碳减排的创新机制真正成为中国国家政策与行动,迈入了新发展阶段。

什么是碳普惠?碳普惠又有哪些类型?

那么,碳普惠到底是什么?有何价值体现?

据了解,低碳权益是环境权益的一种,碳普惠是低碳权益惠及公众的具体表现。碳普惠是以生活消费为场景,为公众、社区、中小微企业绿色减碳行为赋值的激励机制。在这种机制下,绿色低碳行为形成的减排量,能够抵消自身碳排放、参与碳交易或转化为其他更为多元的激励,是生活消费端减碳的重要方式。

陶岚向记者表示,目前,根据项目主导方、参与主体方和激励模式等特点,将碳普惠机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政府主导政府主体单一碳普惠机制、企业主导企业主体单一碳普惠机制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元碳普惠机制。

第一种政府主导政府主体单一碳普惠机制是由各地政府部门推动建立,以政府平台合少数企业合作用户减排场景和激励模式的碳普惠机制。优点是公益性强,公信力高,理论基础强。缺点是参与企业少,标准不完善,数字化程度低,公众感知度低,激励模式有限(依赖单一的碳市场或者个别合作企业)

第二种是企业主导企业主体单一碳普惠机制是指单一企业发起、以企业自身或合作企业的用户低碳行为作为减排场景和激励的碳普惠机制。优点是数字化程度高,公众参与度和感知度高。缺点是公益性低,企业为自身平台维护用户服务;只能记录企业自身平台用户的减排行为,无法实现数据打通;标准不健全,无法实现交易;激励模式有限(仅依靠企业自身补贴)。

第三种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元碳普惠机制由各地政府部门推动建立,以政府平台和多元企业合作用户减排场景和激励机制的新型碳普惠机制。此种机制解决了以上两种碳普惠机制所面临的公益性不足,参与主体有限,减排标准不统一,减排数据不互通,用户的减排量分散在各平台上重复计算,激励模式单一,政府和企业各自推出碳账户没有实现链接形成合力等一些问题,具有显著优势和特点。但是需要更广泛的开展多元碳普惠机制的宣传,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建设碳普惠基础设施,扩大碳普惠合作网络,运用数字化手段,广聚全社会力量,带动全民践行减排。

多元碳普惠机制的现实落地

2022年6月15日,为凝聚社会合力,倡导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消费端减污降碳,充分发挥数字化手段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中的作用,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共同发起创立“碳普惠合作网络”。

“碳普惠合作网络”由18位院士、行业专家组成的智库,68家企业和社会机构作为首批参与单位加入,是一个多元化、自发自愿、非营利的协作机制,以消费端减排为主要目标,以创新碳普惠机制为主要路径,以激励公民践行绿色低碳行为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主要方向,按照“众筹、共享、合作、多赢”的原则和“互不隶属,合作共赢”的运行方式,聚合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推动全民绿色低碳行动,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多元碳普惠机制已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在COP27中国角“数字碳中和与消费端碳减排”主题边会上,“碳普惠合作网络”第三方绿色生活减碳记录和计量平台,也是多元碳普惠机制落地的虚拟网络和重要载体——“绿普惠云-碳减排数字账本”(以下简称“碳账本”)设计者、绿普惠公司联合创始人孙东杰分享了由绿普惠云带动的全民减排行动案例。

以北京2022冬奥会碳普惠平台“低碳冬奥”为例,在冬奥会前后100天左右的时间里,共带动270万人践行减排,产生减排量1.9万吨,成为冬奥会碳中和的亮点,被写入冬奥遗产报告。

再比如,北京市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绿色生活季”,几十家企业参与平台共建,启动一个月就参与市民达到670余万,产生了减排量4万吨,带动绿色消费1.5亿元;山西省碳普惠机制“三晋绿色生活”,企业积极参与平台建立,截至目前带动超过120万人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等。

此外,还应用在广汽丰田,美团单车,阿里本地生活饿了么,快电,的宝等碳账户等产品,并为苏州市、福建省碳普惠课题研究、顶层设计提供支撑。

“自发布以来,绿普惠云共为1400万用户建立了碳账本,累计减排次数3.8亿次,共产生减排量18万吨,实现了政府顶层设计、企业主体参加、公众踊跃参与的碳普惠长效机制,为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供基础底座。”孙东杰表示。

“碳账本平台模型构造你可以大致把它想象成一个漏斗形状,最上层为14亿中国人的各种日常生活场景,公众的减排行为会被第二层的数字化企业给记录下来,同时授权碳账本进行碳减排量化和记录,形成政府、企业、个人三本账。”陶岚表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