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16日,新浪财经2022年会暨第十五届金麒麟论坛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为“高质量发展、新机遇共享”。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出席并发表演讲。
梅德文在演讲中表示,中国自愿碳市场从2005年开始,有三个阶段。2005年自愿碳市场CDM市场,2005到2012年,三个数字,8年总共减排量超过10亿吨,单价100元人民币,减排量收入1000亿人民币。可以说中国出身的自愿碳市场也就是CDM市场,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二个阶段是从2011年到2020年的区域碳交易试点。从去年7月份开始,中国在电力行业年排放量26000吨以上的发电企业,一共是2162家,配额大约是45亿吨。交易量去年一共是不到2亿吨,1.79亿吨,交易金额不到100亿,76.61亿,平均价格不到50块钱,42.79元,换手率大约是2%。客观来讲,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第一个履约期完美收官,市场运行健康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增,促进了企业的减排和加快绿色经济的转型。但是和欧盟比,中国强制碳交易市场的价格不到欧盟的1/10,交易量不到欧盟的1%,交易金额不到欧盟的1‰,但是中国的配额却是欧盟的三倍。所以,相比欧盟碳市场,中国碳市场的特点是交易规模小、交易价格低、缺乏流动性、投融资功能弱。
梅德文指出,CCER市场从2013年到去年这七八年时间,一共累计4.43亿吨,交易金额突破40亿,单价10块钱。可以看到中国自己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这7、8年40亿,仅仅相当于CDM交易金额的4%,单价仅仅相当于CDM市场的10%。目前中国CCER存量很少了,只有1000多万吨,中国作为45亿吨的强制碳交易市场,需要尽早重启自愿碳市场。
他提到,目前中国强制碳市场只有一个行业——电力行业,未来可能在电力之后,再循序渐进地推出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8大行业,配额可能到70~80亿吨,控排企业到达7000到8000家,甚至到1万家。未来中国碳市场如果金融化之后,以70~80亿吨的配额,就相当于欧盟碳市场现在5倍的配额,交易量未来如果循序渐进的金融化之后,有可能是超过500~600亿吨,单价有可能超过200元人民币,交易金额有可能到达10万亿人民币以上。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根据华北电力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院士的统计,他说中国去年的碳排放大约是105亿吨,能耗大约占全世界的1/4,碳排放大约占全球的30%左右,接近1/3,煤耗大约占全世界的1/2。所以,中国实现碳中和压力山大,必须有低成本、高效率的减碳工具,那就是碳市场。
同时,中国已经具备了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体系,去年的风光装机超过六亿千瓦,占全世界的80%左右,产能占全世界的70%左右。风光新能源等装备制造业占据了全世界60%左右,电动车超过100万辆,大约占全世界的50%以上。所以,中国碳排放八大行业大约是占2/3,还有1/3需要借助于自愿碳市场。
另外一方面,中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大约是382万亿,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大约占345万亿,其中90%是银行业机构总资产,而银行业机构的融资需要信用,需要担保,需要抵押,碳中和的技术创新需要银行融资之外的直接融资,包括债券,包括股票,更需要一个新型金融市场,那就是碳市场。
对此,梅德文强调,中国碳市场的挑战前所未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但是机遇同样千载难逢,因为中国具备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体系,风光装机80%,储能产能70%,新能源装备产业60%,电动车50%。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充沛的新能源资源、成熟的产业链以及中国具备一批世界级的新能源企业,能够超越所谓的能源不可能三角,促进解决宏观经济的不可能三角。
“解决方案就是要建立更加有规模、更加有流动性的绿色金融体系,特别是碳市场。我们说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靠的是债券市场,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靠的是股票市场。大家发现没有,全部都是直接融资,它不是间接融资。现在正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如果把碳市场为载体的绿色金融体系发展起来,中国就能够抓住碳中和的千载难逢的机遇,从而就可以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自愿碳市场已经做好了准备,自愿碳市场会大有可为。”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