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第四届外滩金融峰会在上海开幕,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北京分会场参与会议并发表题为《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激励约束与相关金融风险防范》的报告演讲。该报告围绕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从五方面展开:
第一,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标准、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指出,要不断完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覆盖面,逐步从自愿披露过渡到强制性披露,不断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约束。
第二,通过合理碳价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王信表示,我国已经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未来需进一步推动我国碳市场建设。
第三,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现在,绿色金融评价的覆盖面、评价的内容还比较窄,应用场景还不够多。需要进一步开展绿色金融综合评价,更好发挥评价的重要作用。”王信说。
第四,财政金融政策激励及相互协调配合。王信在报告中表示,关于财政政策的引导和激励,可以通过政府的公共投资、政府补贴激励及政府采购激励等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他认为,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支持是必要的,其空间和力度与碳价关系密切。
“如果碳价偏低,可能就需要更多央行等政策激励;反之,如果碳价比较合理,能够更好地发挥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就不太需要央行的政策激励。可见,发挥市场激励的作用非常重要。”
第五,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防范。他指出,气候变化对宏观经济的重要变量产生影响,由此对一些行业产生重要影响,这将传导到金融机构,产生金融风险,进而对金融机构稳健性及整个金融体系稳健性都会产生影响。
以下为报告内容:
王信:回顾近期绿色金融发展,及整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特别是放在国际大背景下看,应对气候变化面临严峻挑战,但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难得的机遇。
接下来课题报告围绕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从几个方面展开。一是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标准、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这是最基础的方面。二是通过合理碳价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合理的、市场化的碳价,是非常重要的激励约束机制。三是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四是财政金融政策激励及相互协调配合。最后讨论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防范。
一、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标准、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
关于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标准。2016年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绿色金融体系并不断加以完善,其中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全面推进。转型金融标准方面,目前国际社会对转型金融的目标、支持范围、保障机制等内容已达成初步共识,但对转型金融的概念、支持服务对象等还存在若干分歧。最近,G20巴厘岛峰会通过了《G20转型金融框架》,强调转型活动和投资的重要性。现在人民银行正在组织制定钢铁、煤电、建筑建材和农业四大领域的转型金融标准,之后将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扩大转型金融标准制定的领域。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相辅相成,可有效衔接。完全可以把绿色金融标准制定的经验用于转型金融标准,现在各项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将适时就上述转型金融标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碳核算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企业的碳核算和金融机构的碳核算都在不断发展。关于碳核算,国内多地有不少重要实践。比方说打造碳账户、碳账本,优化碳核算数据管理和应用等。对金融部门来讲,非常重要的就是有序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碳核算。课题详细比较了人民银行牵头发布的《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和金融机构自律性组织PCAF《金融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披露全球性标准》的异同。我国的碳核算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接下来要进一步提高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在碳数据采集与管理、引导咨询服务业务发展、发挥数字技术支撑、强化金融支持的能力建设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
环境信息披露方面,总体来讲是要不断完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覆盖面,逐步从自愿披露过渡到强制性披露,不断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约束。面对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在确定企业评价指标、发挥科技作用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
二、通过合理碳价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碳定价机制主要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碳税。国际上有很多实践,有的是单独碳税、碳交易,有的是碳税和碳交易协同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未来需进一步推动我国碳市场建设。同时,也有不少研究我国开征碳税的可行性,国际经验是否适用于中国?碳排放权市场和碳税面向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企业,这样是否能够形成互补?进一步提高碳定价的合理性,更好地发挥碳价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这些需要深度研究。
三、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
现在国际组织和各国金融管理部门开展绿色金融评价还不是很多,我国绿色金融评价是走在国际前列的。现在,绿色金融评价的覆盖面、评价的内容还比较窄,应用场景还不够多。需要进一步开展绿色金融综合评价,更好发挥评价的重要作用。我们对怎样进行金融综合评价已经进行了探索和试评价,接下来需要进一步的深化。
四、财政金融政策的激励和相互协调配合
财政金融政策的激励非常重要。关于财政政策的引导和激励,可以通过政府的公共投资、政府补贴激励及政府采购激励等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关于金融政策激励,我们更多是基于中央银行的角度,同时涉及其他金融监管部门,总体从金融政策怎样进行支持,引导市场主体更多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相关的金融政策工具,包括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等,这些我们在课题中都进行了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支持是必要的,其空间和力度与碳价关系密切。如果碳价偏低,可能就需要更多央行等政策激励;反之,如果碳价比较合理,能够更好地发挥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就不太需要央行的政策激励。可见,发挥市场激励的作用非常重要。
课题中我们也讨论了财政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这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非常重要,可以提高政策有效性。绿色政府债券是财政金融政策共同发力的重要结合点,国际上,绿色政府债券发展迅速,一些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绿色政府债券发行机制,这些方面也值得我国借鉴和研究。
五、气候相关金融风险防范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讨论日益增多,越来越倾向于认为气候相关金融风险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全球多家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已开展或者计划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人民银行已组织20多家大型商业银行进行气候风险压力测试,部分地区、行业也在进行本地区、本行业更大范围气候风险的压力测试。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一,就是比较深入地探讨整个宏观经济层面气候风险的压力测试。即气候变化对宏观经济的重要变量产生影响,由此对一些行业产生重要影响,这将传导到金融机构,产生金融风险,进而对金融机构稳健性及整个金融体系稳健性都会产生影响。我们在课题中提出了我国进行宏观情景压力测试的一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