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融资消息撩拨了科技界的兴奋点:一家名为小熊尼奥的儿童科技品牌获得了1.2亿元的A轮巨额融资,一长串的豪华投资人名单令人艳羡。这一次和小熊尼奥站队的不仅有创投界大佬纪源资本,还有科技界的大腕美国高通、中兴合创,更有两大证券巨头国金证券(600109,股吧)、海通证券(600837,股吧)旗下的创投基金。很久以来,婴童领域的科技新闻被智能可穿戴设备所统治,这一次,引领科技媒体焦点的是将梦境变成现实的AR技术。
AR技术为什么备受关注?它到底能够创造一个怎样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它的普及化应用需要突破哪些瓶颈?
AR技术的新未来在于手机?
苹果手机让人们兴奋了十年,在未来,还有什么新玩意能统治我们的下一个十年?
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预言: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英文简称VR)将是继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个重要的个人“计算”和“信息通信”平台。在一片争议声中,扎克伯格花了20亿美元收购了一家VR公司Oculus。
与扎克伯格的预测有所不同,谷歌与微软不约而同地在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上下了重注:前者开发了google glass这一杀手级的产品,后者则开发了一款名为HoloLens的全息眼镜。据说,苹果也在秘密研究AR技术和应用,研究重心是如何让可穿戴的AR产品看起来更美观、时尚。
AR与VR不同之处在于,VR靠投影在你眼前屏幕上的立体三维来模拟物理世界,而AR是直接在物理环境中进行全息投影。如果说互联网让现实世界链接在了一起,VR营造了一个虚拟的梦境,那么AR则实现了未来与当下握手、梦境与现实交融。
投资银行Digi-Capital 发布了一份关于未来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的行业报告,预测2020年之前,这块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其中AR可能占到80%,也就是1200亿美元,而VR只占剩下的20%。该机构指出,VR的沉浸式封闭体验会对游戏玩家比较有吸引力,AR能够让用户与外界进行交互,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即时信息。显然,AR对大众用户更具吸引力。
AR技术为何能在五年内支撑起一个千亿美元的大市场?要知道google glass是一款叫好不叫座的小众产品,而HoloLens还未面世,苹果的AR产品还在秘密研发期,真正有牵引力、能带动整个产业链革新的产品仍没有出现。显然,Digi-Capital所描绘的美好预期在于AR无限广阔的应用场景。
为何facebook选择与谷歌、微软、苹果不同的战略布局?我们可以发现,后三者的共性是拥有强大而完善的手机生态系统——这让AR走进日常生活成为了可能。
虽然智能手机无法直接处理现实世界,但赋予了摄像头增强现实的功能后,使虚拟世界变得触手可及。一方面,AR设备的传感器和手机产品通用,各类配件价格的持续拉低,大大降低了AR设备的普及门槛。随着智能手机芯片处理能力提升,能耗问题得以解决,用户体验上渐趋于完美。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诞生为AR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成本,VR不得不借助昂贵的可穿戴设备,而AR只需要一款APP,就可以体验AR所带来的魔力。
正如手机不再是一个打电话、发短信的工具,而是一个移动互联网平台,围绕它延伸出了各种各样的产业生态链一样,AR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后的下一个生态平台,而围绕它进行的各种创新正风起云涌、如火如荼。
AR技术集大成者谷歌眼镜为何失败?
尽管AR展现出了一幅宏大的商业胜景,但谷歌眼镜所遭遇的滑铁卢,正在悄然影响着AR商业走向。
曾经,谷歌眼镜吸引了无数科技评论者的目光,试戴过的人也都认为这款设备非常酷,它曾一度被科技开发者们奉为圭臬,从中汲取开发可穿戴设备的灵感。然而短短几个月后,谷歌眼镜因为销售不佳而停售。
科技的最终目的是让变得更“懒”,不用动手、不用动脑、不用出门、不用费神的科技才是好科技。人的本性决定了人们对谷歌眼镜的期待是让“手机滚一边去”,可是谷歌眼镜很酷的功能,并没有让人“不可或缺”、“离不开”,它只是一个超级贵的扮酷科技“玩具”,而不是“下一部手机”。它不仅用起来麻烦、而且伤眼,而且还会泄露隐私和版权,有近72%的受访者拒绝使用它。
谷歌眼镜曾经被《时代》杂志评价为“年度最具创新产品”,但发展境况,却远不如多年前同样获得此誉的苹果手机。
谷歌眼镜的教训让所有AR开发者看清了一个现实:一是技术最终为人性服务,如果违背人性,再牛的技术都有可能遭遇失败;二是AR需要从而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而不是一阵时尚旋风。
谷歌神话蒙尘,昭示着这个千亿美元的大市场争夺中,不再是科技霸权掌握话语权的时代,一些小而美的公司正在用破坏性创新重塑AR商业格局。一些极具前瞻性的创新者意识到,相比可穿戴AR设备,更广阔的应用在手机端。
AR的未来在于应用,应用的未来基于手机。手机上的哪些AR软件才是杀手级的应用?
AR最大的机会在儿童领域?
尽管VR成了游戏和视频行业的香饽饽,相比而言,AR更加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1号店推出3D“虚拟体验店”,令人身临其境;耐克、阿迪达斯极具创意的AR广告,引发了球迷的尖叫声;全球许多大型博物馆利用AR“复活”了文物和标本;电视台运用AR赛事进行转播,主持人成功实现“穿越”;央视2015年春晚还利用AR“复制”了多个李宇春;建筑公司用AR技术让图纸变成美丽的“建筑大楼”和“室内空间”;一些医院开始通过AR对病人进行远程诊断。AR被广泛应用在制造、医疗、军事、电视转播、教育、考古、旅游、建筑等方面。
AR展现出了美好的行业与企业级的应用前景,而AR如何改变亿万家庭的日常生活?在人们的印象中,AR是一项高精尖技术,是属于未来的,只适合特定的行业和企业,与普罗大众相距甚远。只有让AR真正普及起来,才能撬动和引爆万亿级市场。小熊尼奥的异军突起为AR技术的产品化与商业化,昭示着儿童领域是一条可能方向:儿童领域。
2013年苹果iTunes应用下载量突破十亿次,其中1亿来自儿童和教育类应用,教育类中又有80%的目标对象是儿童。近日,一份来自尼尔森调查的数据显示,幼教类app的用户平均花费和未来意愿花费是最高的;百度最新一期的《百度移动分发报告》也显示,教育类app下载量同期同比增长甚至超过5倍。
儿童正在攻陷手机应用市场,而且有加速之势,尽管儿童教育APP同质化日趋严重,但仍旧有大量的开发者、投资者涌入其中,就是看中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可惜的是,这个巨大的市场一直以来缺少颠覆性创新。
小熊尼奥旗下的杀手级AR产品《口袋动物园》,一经推出就就狂销150万套,销售额破亿。口袋动物园的功能很简单,拿手机或pad摄像头对着卡片,卡片上的动物就能“活起来”。这款产品疯狂抢购,说明AR这项颠覆性技术在儿童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AR的关键在于内容?
AR不是一项新技术,早在2009年这项技术就已存在,而且应用在多个领域,但为何在儿童教育产业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AR技术产品化一直是一个难题。在很长一段时间,AR技术与可穿戴设备关联在一起。人们想当然地认为,AR技术的普及必须依靠昂贵的可穿戴设备。对成人来说,AR产品很难做到替代性的作用,例如头盔、眼镜很难替代手机,只是现有设备的补充;而对儿童而言,AR产品能够革新整个儿童教育产业,它可以让卡片、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大大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力。这个力量不可小觑。在中国日常消费市场,向来是女人、孩子的天下,小熊尼奥通过AR技术激活了儿童的好奇心,反向影响了妈妈的购买决定。
同时,成人对AR的要求比较高,成人对动态捕捉人或物以获取即时信息有较大的需求,这导致技术的难度增加,从而使开发成本居高不下。而儿童的需求非常简单——让动物和画面活起来,这在AR技术开发上容易很多,成本也会低很多。无论是针对成人也好,面向儿童也好,AR产品获得更多人的青睐,必须不断降低硬件的价格,使之迅速普及起来。小熊尼奥创始人熊剑明认为,IT行业的摩尔定律,也会在AR出现。
如果AR技术要在儿童领域普及,安全是第一考量——这是妈妈最关心的问题。谷歌眼镜引起最大争议的有三点:一是隐私,二是伤眼,三是价格贵。AR呈现出了现实与梦幻交融的效果,但眼镜并不是最佳的AR可穿戴设备。因为AR内容越精彩,用户佩戴AR眼镜的时间就会越长,对眼睛造成的伤害越大,对儿童尤其如此。一些创新型企业正在计划颠覆AR可穿戴设备的形态,把眼镜从用户的头上挪开。小熊尼奥的AR放大镜就是典型代表:小朋友只要拿着AR放大镜,扫描眼前的世界,静态的画面就会立刻出“活起来”。这种体验不仅有趣,而且安全不伤眼。
过去,产品大于内容一直是AR市场的瓶颈。许多厂商靠售卖高价设备获取利润,在内容上乏于创新。内容的创新将带动AR产业迅速发展,随着AR技术日趋成熟,内容的比拼将决定谁走得更远、谁笑到最后。在AR万亿级市场,内容是王道。小熊尼奥开启了儿童教育AR市场,但不得不面临着大多数创新者的窘境:抄袭和模仿。小熊尼奥要走得更远更快,必须不断提供具有想象力的内容,这是决定它走多远的关键。
AR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窗,谁来为我们打开一道门?这一次,站在门口也许不再是传统科技巨头,而是那些将科技与体验完美融合的公司。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