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容
无论是全国碳市场还是区域试点碳市场,扩容都是最受关注的。从市场角度,意味着碳市场容量的扩大;对于即将被扩容的控排企业来说,则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水泥和电解铝大概率于2023年纳入到全国碳市场,届时全国碳市场的规模将会扩充约40%。而对于区域试点碳市场而言,在失去了发电这个第一碳排放大户之后,未来将陆续失去其他重点排放行业,为了能够维持区域试点碳市场的运转,扩容是第一任务,因此2022年重庆、广东等试点碳市场都无一例外的开始进行扩容的准备,包括编写新的核算指南、组织新增企业的盘查核查等。
CCER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已经暂停审批近6年了,也是万众翘首何时重启,2023年CCER重启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毕竟从短期现实情况来说,碳市场的流动性和履约都离不开CCER的抵消机制。如2023年能够开启CCER的审批,短期的套利机会又将出现。
履约
2022年全国碳市场是无履约年,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也是非常清淡,2023年恐怕又要重复2021年碳市场的做法,一次性履约两个年度(2021-2022),加上有可能面临配额收紧,全国碳市场的重点排放企业们将面临一场考验。
碳普惠
无论是规模、交易量、交易额、影响力,区域试点碳市场是无法和全国碳市场相比,而且影响会逐渐降低。不约而同,多个区域试点碳市场都将碳普惠作为一个方向,将无法开发成CCER的项目,尤其是个人降碳的行动开发成区域碳普惠项目,作为区域试点碳交易的重要补充机制。
碳价
2022年区域试点碳市场的碳价吸引了眼球,先是广东碳市场价格过山车,后有北京碳市场价格摸高145元,其他多个试点碳市场碳价也都有不同涨幅,不禁让大家对2023年的区域试点碳市场的碳价打开了想象空间。
规则
全国碳市场的规则还在逐步完善中,发电行业的核算指南以每年一版的节奏快速更新,而新的配额分配方案也呼之欲出。更为重要的是,能否将原有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升格到条例。
投资机构
更多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是欧洲碳市场的重要经验之一,原本预计2022年将会在全国碳市场准入投资机构,但现在只能期待2023了。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本质上是为了弥补欧盟和其他区域的碳价差异。2023年是申报的第一年,也是规则细节完善的时间点,对中国企业来说,如何扣除中国碳市场的碳价成本等都将要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