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进位于经开区的易鸿智能装备(宜兴)有限公司,龙门磨床、数控机床、CNC加工中心等高速运转,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随着今年总投资5亿元的锂电池智能装备制造项目顺利投产,企业产能逐步提升,“项目满产后,将形成年产1800套锂电池智能装备的生产能力。”企业负责人邢陈荣高兴地说,目前企业订单饱满,产品持续稳定发往宁德时代、正力新能、中航锂电等业内知名企业。
项目的有序投产,是经开区持之以恒抓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今年以来,经开区锚定“加速挺进全国同类园区第一方阵”的目标,深入实施科创兴区、产业强区“双轮驱动”战略,强攻产业项目、抢滩科创高地,有力展现了国家级经开区的“压舱石”担当。1至10月,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全部位居全市前三,完成规上工业产值926.1亿元,同比增长20.3%,增幅全市第一;完成工业投资107.7亿元,占到全市工业投资总量的42.4%;进出口总额2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7亿美元,总量均为全市第一,园区经济运行稳健向好,为推动宜兴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谋发展,产业是基础,项目是关键。从1月17日,经开区总投资近140亿元的1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到4月14日,经开区集中“云签约”2个科创合作项目和8个总投资59亿元的科技产业项目,再到11月17日,经开区开放创新合作大会集中签约一批总投资240亿元的重大项目,11月19日,经开区总投资近150亿元的1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一年来,项目建设始终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呈现强劲势头。截至目前,经开区共有57个重大项目列入市级重点,其中,列入无锡市级以上重大项目16个,省级重大项目1个;新备案1亿元以上项目43个,数量居全市第一,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项目纷至沓来的背后,是经开区聚力“双招双引”,重点紧盯京津、沪杭、广深、西南等片区,强化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定片、招商专员驻点招商机制,主动承接一线城市溢出资源,积极探索乡贤招商、基金招商、科技招商、展会招商等模式之效。令人欣喜的是,翻开项目清单,经开区的产业格局愈发清晰,逐步构建起以集成电路、新能源、生命健康、智能制造、5G信息技术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且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挺进。今年以来,园区总投资106.78亿元的环晟新能源年产11GW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总投资31.04亿元的中环应材年产30GW高纯太阳能超薄硅单晶材料智慧工厂项目顺利投产;总投资20.15亿元的先科半导体新一代电子信息材料国产化制造项目、总投资50.68亿元的中环领先高端硅基材料项目有序推进,有望于明年上半年投产;中车时代中低压功率器件产业化(宜兴)建设项目、宜兴—PIB中荷设施农业全产业链合作项目、国电投上海电力双碳氢能产业园合作项目等一批契合经开区产业布局的优质项目接续签约落地园区,积蓄强大发展后劲。项目开花结果,集聚更多创新人才、前沿技术,也推动经开区科技创新步伐迈得更为稳健。“目前研究院已有10个来自江南大学、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大学的教授团队入驻,5家国内外食品与生物技术领域的著名公司在研究院成立研发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说,自今年8月团队携手经开区联合建设宜兴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院以来,充分感受到园区的开放、创新、合作精神,研究院建设高速推进。
在经开区,不仅有院士这样的“最强外脑”,随着园区全力以赴“谋创新、增动能”,深化与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大院大所合作,集萃光敏电子材料研究所、战略新兴材料研究院、笔架山数字经济研究院等在园区建成投运,半导体材料研究所、褚君浩院士工作站在此布局落地。今年7月,经开区还特别开启科技人才月活动,紧贴集成电路、光电技术、未来食品、生物技术等产业前沿,举办6场主活动、3场系列专题论坛,吸引了15名两院院士,300多名行业专家领导、国家级高端人才、知名企业领袖参与,超150个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参加路演。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园区新增各类科创载体面积11万平方米。科创资源汇聚,做强高质量发展的引擎。1至10月,经开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4.5%,新增科技型企业38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39家,数量均实现翻番。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