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中国气候变化海洋蓝皮书(2022)》发布

   2023-01-11 中国网
50
核心提示:近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基于海洋观测网及相关数据,编制完成《中国气候变化海洋蓝皮书(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公布了

近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基于海洋观测网及相关数据,编制完成《中国气候变化海洋蓝皮书(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公布了全球、中国近海关键海洋要素的最新监测信息。

《蓝皮书》显示,全球海洋持续变暖和酸化,海平面加速上升,北极海冰范围显著减小;近40年来,中国沿海海温和海平面上升速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极值高潮位和最大增水均呈增加趋势,海洋热浪趋频趋强。2021年,高海平面抬升风暴增水的基础水位,加重了致灾程度。

1870年~2021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过去十年(2012年~2021年)是1870年以来平均海表温度最高的十年,2021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较1870年~1900年平均值高0.59℃。1955年~2021年,全球0~700米海洋热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2021年达到历史新高。

1993年~2021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约为3.3毫米/年。2021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较2020年高2.6毫米,处于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位。

1979年~2021年,北极海冰范围在各月均呈显著减小趋势,3月和9月减小速率分别约为4万平方千米/年和8.1万平方千米/年;南极海冰范围变化趋势总体不显著,但阶段性特征明显。

1985年~2020年,全球海洋表层平均pH值(酸碱值)下降速率约为每十年0.016个单位。海洋酸化已经由海洋表层扩大到海洋内部,3000米深层水中已经观测到酸化现象。

1980年~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11年~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持续处于近40年高位,2021年为1980年以来最高。中国沿海平均高高潮位和平均大的潮差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杭州湾沿海上升速率最大。

1963/1964年~2021/2022年,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冰冰期和冰量均呈波动下降趋势。1979年~2021年,中国近岸海水表层 pH值(酸碱值)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江苏南部、长江口、杭州湾近岸海域海水表层酸化明显。

1980年~2021年,中国沿海极值高潮位和最大增水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4.7毫米/年和2.14厘米/年。2000年~2021年,中国沿海致灾风暴潮次数呈增加趋势。2021年,中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16次,其中致灾风暴潮过程9次;中国近海出现有效波高4.0米(含)以上的灾害性海浪过程35次。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近海海洋热浪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和累积强度均呈显著增加趋势,2021年,渤海湾、莱州湾、江苏外海、浙江外海和南海北部海域海洋热浪时间均超过150天。中国近海地处季风最明显的气候带,东亚季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高纬度大气涛动等的变化,对中国近海海洋环境要素等产生重要影响。海洋异常变化及其与大气间的能量传输和物质交换也是影响中国近海海洋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生态环境脆弱,是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域。《蓝皮书》的发布,可为科学把握海洋气候变化规律、减轻海洋灾害风险、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以及促进沿海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参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