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江苏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着力推进产城融合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2023-01-13 江苏南京雨花经开区 朱洪萍
43
核心提示:2022年以来,江苏南京雨花经开区深化改革创新,积蓄发展动能,强化产业支撑,发挥特色优势,突出产业集群发

2022年以来,江苏南京雨花经开区深化改革创新,积蓄发展动能,强化产业支撑,发挥特色优势,突出产业集群发展方向,以盘活闲置资产、吸引高新企业为主,大力延链补链强链,形成集群优势,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突出招大引强,持续做好精准定向招商,聚焦数字经济、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谋划引进优质项目;突出提升产业质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培优增效,实现集聚发展;突出做优环境,把园区环境改造提升作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水平,全力打造一流创业投资和宜居宜人环境;突出民生保障,集中精力抓好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加快推进学期教育配套建设发展,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创建市级“30分钟医保服务圈”,构建科学、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产城融合加速发展,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1、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助力区域城市中心建设。一是强化优质产业支撑。以盘活闲置资产、吸引高新企业为主,大力引进高新科技产业,力促延链补链强链,形成集群优势,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精准定向招商,找准主攻方向和拳头产品,大力引进战略型新兴产业,培育经济新动能、新增长极;全面启动都市工业发展行动计划、科创载体培育行动计划、招引质效提升行动计划、运行机制创新行动计划。二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以国家产业战略需求和符合园区产业发展定位为导向,构建完善“3+1”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园区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成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打造由数字经济产业园、智造产业园、都市工业园、汽贸园等多个“园中园”组成的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园区都市工业园被评定为“2022年市级都市工业示范园区”。三是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传统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加快提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制造化、产品化、定制化;以优化产业结构和优化载体运营,提升产出效益。已完成和即将完成“智改数转”项目12个,已发布应用场景项目清单10个。

2、提升产业发展质态,全面提升园区发展品质。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转变由“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招商理念,围绕园区主导产业进行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招商;探索建立高效灵活的招商工作体制机制,摒弃盲目、被动和无效招商,大力开展宣传推介专项招商活动,建立专业招商中介合作机制,有效降低招商成本;注重项目甑别和筛选,注重引进国内行业领域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着力引进培育建设一批总部型、旗舰型产业项目。2022年底举办的招商中介推介会,鸾集科技等数个优质企业现场签约落地。二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秉承发展求“高度”理念。在龙藏大道东侧、秦淮新河畔225亩地,定位招引以数字产业为主体,兼容高新、金融、新经济等总部经济特征的头部企业,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作为该片区发展的核心引擎;大力发展以智能制造和轨道交通为主的都市工业,发挥中国电科十四所龙头企业和华士电子等支柱企业的支撑作用,延展优势产业链,建设轨道交通、智能制造产业园。目前全新打造的都市产业园之一的君融科技大厦已完成科技企业招商5120平方米,已入驻3家智能制造创新企业,预计实现年产值2亿元。三是严把项目准入评估。秉承发展求提“精度”理念。严把产业政策关,招引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园区主导产业定位,契合园区产业发展;严把投资强度关,坚持项目投资和产出效益准入门槛,明确项目总投资额、亩均投资强度分别不低于1亿元、800万元,亩均产值达到800万元的标准;严把科技水平关,要求招引项目必须有一定技术含量、生产装备先进、生产工艺水平较高且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

3、推进精致城市建设,打造宜业宜居宜人城区。一是提升规划水准。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的有序衔接,彰显区域交通优势,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全域“一张图”,加快推进秦淮新河入江口南岸片区规划建设,着力打造集体育、文化、创意、生态、旅游和低密度滨河居住社区为一体的产城融合示范区。持续推进板桥河以北片区城市更新改造,建成产业转型新示范区、商贸商务新门户、产居融合新社区。二是提高管理水平。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升为重要抓手,落实常态长效管理,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让开发区更宜居更舒适更美好。重点推动国际汽贸园、弘阳装饰城升级,打造园区中心商业区,大力提升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构筑“产城人景”融合发展的空间形态,推动美丽生态园区和新型智慧园区建设。三是加强生态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核心理念,坚持沿江岸线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同步推进,着力构建长江沿岸生态廊道;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实施“散乱污”企业整治,推进黑臭水体治理,狠抓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决防止问题反弹。

4、打造优质高效环境,汇聚经济社会发展磁场。一是构建便捷交通体系。促进载体平台要素聚集,由园区单一的仅局限于传统七通一平设施的生产、生活功能的“孤岛”园区,转型为以便捷交通打通园区内外、呈现较为完整的行政、商务、商业和生活区域,并在区域内实现高效行政服务、商务服务的产城融合之现代化新城区。园区10分钟车程可由天后大桥、龙行大桥快速直达河西CBD;半小时车程可直达亚洲最大枢纽站南京南站或禄口国际机场;公交总站、12条公交线路、地铁S3号线以及规划中的9号线、8号线成为连接南京主城中心和江北新区的交汇点。二是提升绿色滨江风貌。把长江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争当园区与长江和谐相融的典范,产业绿色发展的典范。做美做靓开发区5公里滨江岸线,加快大胜关公园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文旅融合,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独具雨花特色的新滨江;实施园区交通节点景观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刘村、龙藏大道、滨江大道等交通节点景观塑造和绿化升级,打造新滨江核心区形象。全面启动节点形象塑造行动计划和滨江风貌展示行动计划。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秉承发展拓“维度”理念,聚焦打造亲商安商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服务能级,不断优化政务和要素环境,持续打造“筑巢引凤”“引凤长栖”强磁场;聚力产城融合,全力打造1100亩的以滨河特色低密度居住社区为主、集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为一体的人居森林片区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5、提升民生服务能力,争创产城融合发展标杆。一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全面落实“大走访、大排查、大攻坚”专项行动,力促社会矛盾隐患发现在前、处置在早、化解在小;在基层治理、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常态化疫情防控等领域,建立“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社会治理机制,巩固提升社区处置工作能力;以全面打造“幸福三圈”为基石,启动“数字社区”打造。二是提升卫生保障能力。直面辖区医疗资源的不足,腾出管委会大楼,“让位”建设社区医院,打造雨花台区规模最大、配套最全、设施最好的社区医院,该医院总体建设分为二期,二期建设完成后,总面积可达1.3万平方米,该医院囊括了一应俱全、最先进的医疗设施设备,建成了雨花首个PCR核酸检测实验室,该实验室日检测能力达10万管,是雨花台区首家民营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三是提升民生保障能力。集中精力抓好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持续改善民生,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质效运行,打造园区“30分钟健康圈”,构建科学、高效的医疗卫生体系;在已引进琅琊路小学、东方剑桥幼儿园等名校的基础上,规划中的15所学校正陆续开建;已与南京市第一中学签订“合作单”,由南京一中在开发区实施集团化办学。“十四五”期间,拟投资1100亿元,新建149个重大项目,深度推进教育、医疗、体育、文化、商业等功能的导入,争创主城城市更新与融合发展的新标杆。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