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成效明显

   2023-01-28 湖北省科技厅
35
核心提示:创新型县(市)是以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省份发挥显著支撑引领作用的县(市)。目前,

创新型县(市)是以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省份发挥显著支撑引领作用的县(市)。目前,湖北省有国家创新型县(市)3个,仅次于江苏、浙江,与湖南、安徽、四川、山东并列全国第三。在建省级创新型县(市、区)3批35个,初步构建了国家和省级同创、在建和在育共存的梯次发展格局。

有力支撑了全域协同发展。2022年,仙桃、潜江、宜都、枣阳、汉川、大冶、枝江、天门等8个创新型县(市)进入全国经济“百强”,进一步扩大了县域创新发展标兵队伍。在我省“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24个梯队县名单中,创新型县(市、区)占20席。其中,在光谷科创大走廊建有创新型县(市、区)10家,“襄阳都市圈”10家,“宜荆荆恩”11家,既重点布局,又连片发展,有力支撑了全域协同发展。

促进了县域产业集群形成。创新型县(市、区)瞄准主导产业发展趋势,强化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供给,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冶市有色金属材料产业、谷城县节能与环保产业、应城市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天门市生物医药产业、仙桃市非织造布产业获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提升了县域科技创新能级。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建有国家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平均为3.8家,高于全省县域2.6家的平均值;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数平均为18.9家,高于全省县域14.7家的平均值;高企数量平均为50.4家,高于全省县域41.6家的平均值。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