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山东淄博经济开发区重点项目金融合作对接会举行“行长项目行”达成融资意向128亿元!

   2023-01-18 山东淄博经济开发区
41
核心提示:1月6日,淄博经开区召开重点项目金融合作对接会,现场推介总投资241.85亿元的38个项目,22家驻淄金融机构负

1月6日,淄博经开区召开重点项目金融合作对接会,现场推介总投资241.85亿元的38个项目,22家驻淄金融机构负责人悉数到场。

这场长达3个小时的新年首场对接会成果颇丰--淄博经开区与驻淄金融机构达成融资意向128亿元,与4家金融机构现场签约67.9亿元。

以金融赋能之举、产融结合之为,扬起“未来之城”高质量发展的风帆。这既是淄博经开区与驻淄金融机构深化合作的新起点,也是淄博经开区乘势而上、借势而起,迅速掀起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热潮的新序幕。

项目建设为产业新城发展注入蓬勃之力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北方健康食品产业园暨预制食品产业基地项目,这片区域曾经是传统产业聚集区……”淄博经开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韶华在项目现场介绍,淄博经开区将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作为三大主导产业,将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高标准规划建设各类园区23个,总投资将达到600余亿元。截至目前,已有6个产业园区主体建筑封顶,招商入驻率超过90%,力争春节前交付使用时实现“建成即满园”。王韶华表示,2023年一季度,淄博经开区拟开工建设产业园区7个,建成产业空间97万平方米;新规划产业园区4个,建成产业空间68.9万平方米。

中国工商银行淄博分行副行长石海滔在现场表示,早在去年6月,该行就在市行层面成立项目专班,推进淄博经开区重大项目实施,发挥中国工商银行淄博分行整体优势服务淄博经开区发展。“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项目2个,金额2.9亿元。”

金融赋能为“未来之城”发展按下“快进键”

1月3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紧接着淄博经开区就组织召开重点项目金融合作对接会,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召开这次金融机构项目推介会,体现了淄博经开区对金融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是实施金融赋能行动、促进经济金融共同发展的务实之举。”中国人民银行淄博市中心支行副行长张维建表示。临近年关,正是各项金融政策密集出台的利好窗口期,各金融机构要用足用好各项政策红利,聚焦淄博经开区“3+N”产业矩阵和全域基础设施建设,精准高效配置金融资源,为淄博经开区发展按下“快进键”。

经过两年的沉淀,淄博经开区经济全面起势。2022年,淄博经开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13亿元,增幅全市排名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亿元,全市排名第一。还有多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呈现出趋势性、关键性的变化。

作为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未来之城”,淄博经开区肩负着淄博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能级提升的光荣使命,也是淄博实现拥河发展、济淄同城战略的重要一极。可以说,淄博经开区已然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产融发展开启淄博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当下的淄博经开区,无论是紧盯未来产业、风口布局的数字经济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还是着眼城市功能提升开启的“一河三湾”大片区开发,都代表着未来发展趋势,这是金融资本偏爱的投资项目源,也是未来资本市场的爆点。

齐商银行党委副书记王涛表示,齐商银行经开区支行目前已为润程投资公司发放贷款3亿元,为鼎程贸易公司授信2亿元(已发放贷款4950万元),强力助推经开区战略发展。“后续3亿元授信正在有序推进中。”王涛表示,针对淄博经开区各大园区建设项目,齐商银行可以提供项目贷款,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项目贷的有关规定进行操作管理,也可以和兄弟银行合作,以银团贷款模式提供融资支持。

一场推介会,不仅展现了淄博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实力,也是对投资淄博经开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一次郑重承诺。“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平台思维、生态思维和产业组织理念,制定支持金融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丰富各类金融业态,以金融赋能产业实现更大发展。”淄博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鉴表示,淄博经开区将拿出最好的政策、最优的环境、最快的速度,为城市发展合伙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让每一个看好淄博经开区、扎根淄博经开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获得丰厚回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