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宁波经开区:整合提升“加减法”巧解经济发展题

   2023-03-16 国际商报
59
核心提示:“298个开发区(园区)”,不只是一个数字、更是一道命题--宁波市发改委在对全市开发区(园区)的运行情况

“298个开发区(园区)”,不只是一个数字、更是一道命题--宁波市发改委在对全市开发区(园区)的运行情况做过调研后发现,不少开发区(园区)存在转型和集聚发展的需求。

具体来看,受主导产业集聚度不高、要素资源较为分散等因素影响,开发区(园区)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局。在此背景下,宁波市启动实施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工程,将全市开发区(园区)总数从298个整合为20个。作为宁波经济发展主阵地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随之开启了轰轰烈烈的革新之旅。

360截图20230316141141824.jpg

图片来源:砥砺奋进的浙江开发区 国际商报

去年1月23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揭牌,其整合了原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北仑港综合保税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等国家级开发园区,以及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一套班子、六块牌子”的管理体制自此诞生。这意味着宁波经开区与宁波北仑区实现区政合一,走出了一条具有辨识度的融合发展之路。

如今一年已过,宁波经开区交出整合提升阶段性“成绩单”。2022年,宁波经开区生产总值达2630.84亿元,位居浙江省第三,10项总量指标位居宁波市首位;规上工业总产值5499亿元,总量居浙江省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4518.59亿元,总量居宁波市第一。

在做好园区“减法”的同时,如何赢得效益“加法”?宁波天酬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国杰算过一笔账,一家墨西哥超市出于“出口退税”考量,选择租用公司仓库,将采购中心落地梅山保税港区,然而受限于港区整体仓储能力,业务一直无法扩大。机构整合提升以后,盘活了各区域之间的资源,采购中心仓储需求成倍增长,公司营业收入随之上涨35%左右。

在王国杰看来,这样的创新之变带来的好处远不止于此。以前,在特殊类货物跨区运输时,需要协调卡口、多个管委会部门等;现在,可能仅需对接一个部门就能实现各环节一步到位。得益于更统一的政策、更多元的市场资源、更高效的审批流程,公司正加快新仓储配送业务建设步伐。“2023年,我们准备大干一场。”王国杰信心满满地表示。

越来越多的新成果开始在宁波经开区汇聚、延伸。宁波经开区首创“绿岛”模式,在28个小微园区完成“组团”环评编制,132家企业通过9本打包环评完成审批,审批时限和费用成本缩减近三分之二;成立全市首个专门面向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设立的部门--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探索形成产业项目服务“一册一图一组”工作法,2022年该部门为44个重点项目发放提醒事项200余条,事项误报率控制在1%以内,收获斯贝、晶创、宏纳等项目方的广泛好评。

一件件实事落地生根,“六促六优”的主线作用不容忽视。一年前,宁波经开区响应整合提升号召,吹响“六促六优”专项行动集结号;一年来,这项行动记录了企业改革发展的脚步,也见证着经济腾飞之巨变。

2022年,宁波经开区在项目提速上,高效落实重大项目“1244”统筹推进和“拿地即开工”工作机制,低风险小型项目审批“最多15个工作日”获总理批示点赞;在产业升级上,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获评全国双创优秀示范基地;在改革开放上,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持续深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规模领跑全国,新增全省标志性成果9项、制度创新最佳案例11项,数量均居浙江省前列。

一“整”一“升”,一年时间,宁波经开区“大部门、扁平化、高效率”的体制机制加速形成,各类高端要素加速集聚,“港口+自贸区+保税区+开发区”的功能政策叠加优势显现。一“加”一“减”,舍得之间,逐步放大的综合效应让宁波经开区在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能级战略平台、中国式现代化港城示范区的道路上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