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衢新区坚定不移的把先进制造业立区强区作为首位战略,以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为主战场,以推动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为主抓手,聚力聚焦集群化发展、竞争力提升、数字化突破、现代化先行“四大攻坚行动”,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6.6亿元,增长8.3%;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2家,产值过亿元企业65家,税收过千万元工业企业29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8家,努力建设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
01坚持提升质量与壮大体量统筹协调
筑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以持续强化制造业先进性为目标,压紧压实“链长制”,2022年制造业占GDP比重达到26.8%。
实施企业梯队培育工程。举全区之力支持顶天立地大企业做大做强,开展精英企业家培训班、省外名企游学企业赋能行动,提高“一企一策”培植、“一对一”服务精准度,集中力量打造了有研半导体、景津装备、威讯电子、德州扒鸡、德药制药、聚力焊材、联合石油、中大集团、亚太集团“十大标杆”企业,挺起新区先进制造业“脊梁”。抓好“金种子”企业培育。建立中试型“种子”项目、初创型“种子”企业、成长型“种子”企业、骨干型“种子”企业四级企业库,重点打造安颂科技、深蓝鲸辰、宇航派蒙等20家潜力股“种子”企业,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
实施优势集群培育工程。一体化推进“名品、名企、名产业、名产业基地”协同发展,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02.7亿元,占比91.1%,力争用3年时间培育1个300亿级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产业,3个各200亿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食品研发制造产业和1个1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打造“5+1”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
实施上市企业培植工程。以获批全省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为契机,推动德州扒鸡上交所主板上市、温多利北交所上市,总量达到4家;晶华药玻、聚凯新材料、海天机电新三板上市,总量达到4家;新增5家“四板”挂牌企业,总量达到64家;同时储备10家上市后备资源企业,形成“培育储备一批、辅导上报一批、上市运作一批”梯次发展格局。
02坚持做优存量与扩大增量协同并进
增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能
坚持存量经济与增量经济一起抓,加快形成新旧动能双重支撑和双向发力的发展格局。
紧盯重大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建立优质项目研判服务机制,对项目签约、落地、投产、纳统实行全链条管理,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2023年实施重点项目101个,其中制造业项目达到62个。抓牢招商引资生命线。打好“领导招商、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基金招商、平台招商”组合拳,总投资239亿元的智谷智能制造产业园、体育运动智慧科技产业园等24个先进制造业项目,文旅不夜城、园林酒店等5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即将签约落地。坚持园区运营思维。聚焦产业建圈强链,发挥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总建筑面积150万平的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北方应急医疗、食品研发产业园等4大招商园区平台建设运营,大力引进生物医药、数字经济、元宇宙等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产业。其中,英旺科技手机整机组装全产业链生产线投产运营,预计今年一季度订单达100万台,销售额1.5亿,同比增长12%,“新区制造”远销26个“一带一路”国家。
03坚持创新引领与开放崛起相互促进
积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后劲
坚定不移走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之路,推动新区走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前列。
一方面加快推进创新引领数字赋能。实施科技创新引领行动计划,依托38万平齐鲁工大“一院一基地一园区”、数字经济创新基地等创新要素,整体谋划德州科技走廊,争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德州中心、国家体育高端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重点把数字经济创新基地打造成为元宇宙、数字经济、区域合作的示范平台。2022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140家、200家,继续全市领跑。
一方面全力搭建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坚持边规划、边建设、边招商、边申报的工作模式,组建天衢新区综保区申建专班,力争6月份启动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与北京商务中心区管委会、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合作,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金盏)综合示范产业区项目落地。突破雄安新区合作,大力推动产业协作、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交流、飞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推动与新疆石河子经开区合作共建园区,实现优势互补、产业互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