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动西安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
会上,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张兴华介绍了开发区的相关情况。他指出,过去一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全市九方面重点工作,沿着“四新战略”勾勒的发展路线图,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保安全,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轻装上阵,产业求“进”,高质量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社会事务剥离移交,回归开发区发展本源。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125亿元,每平方公里9.25亿元的产出强度位列全市第一,用全市1.1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近10%的生产总值。在商务部对国家级经开区年终大考中,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位列西部第一。
二是加速奔跑,项目为“王”,高质量发展实现了量质齐升。海螺股份、宁波拓普、富春集团等一批龙头项目入区,总投资超800亿元的151个项目落地,签约数量和投资额度实现量质齐升。引进3个百亿级基金,新增市场主体2.5万户。新开工25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600亿元,陕汽扩能、康明斯发动机、儿童医院、红会医院等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在经开区产业沃土上茁壮成长。
三是亲商利企,合作共“赢”,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动能活力。推行“2334”工作法、“四从四全”链式服务,营商环境赢得企业和群众点赞。出台稳经济促发展“27条”、促进高质量发展“36条”,兑现惠企资金2673万元,帮助企业留抵退税45亿元,落实社保纾困资金3.94亿元,形成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在全市范围发放1600万元消费券,撬动消费热情,点燃城市烟火气。
四是以人为本,民生向“暖”,高质量发展托起了群众幸福。全市规模最大、床位最多、投资最多的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西北最大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西安儿童医院经开院区即将投入运营。建成13.5万套保障性住房,新建学校6所,新增学位2790 个,新增城市绿地20万平米。我们以塑造西安高质量发展的“都市新中心,未来理想城”为目标,一幅宜居宜业的新北城生动图景徐徐展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的破题之年,恰好也是经开区建区30周年。”张兴华强调,站在建区30周年的新起点,聚焦到2023年具体工作,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以全省“三个年”活动和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为抓手,深入实施“四新战略”,全面践行大招商、大建设、大服务、大发展“四大路径”,认真写好产业聚集、创新驱动、开放平台、城市环境“四篇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经开实践助力西安市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一是聚焦产业新高地,突出稳增长固根基。持续壮大支柱产业,实施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电子信息4 大主导产业倍增计划,培育百亿强企方阵,打造千亿产业集群,构建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狠抓招大引强,实施精准招商、资本招商、全员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凝聚招商合力,拓展招商眼界,强化要素保障,用大招商推动大发展。强化项目支撑,实施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全年安排市级重点项目103个、总投资2655亿元。
二是聚焦科创新引擎,突出抓创新强引领。加快秦创原平台建设,争取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大科学装置在渭北地区布局。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加速中国海智计划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促进创新要素聚集,支持西北有色院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引导陕汽等企业设立创新联合体。
三是聚焦开放新门户,突出增动能添活力。强化开放平台牵引,推动高铁新城全域纳入自贸协同创新区,加快中欧合作产业园、综保区渭北协同产业园等开放平台建设。优化布局产业,发展加工贸易、跨境电商、商业保理等开放性经济,全年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638亿元、增长16%以上。力促开放提质增效,支持区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国际商标注册和国际产品认证,实现企业海外仓建设“零突破”。
四是聚焦都市新中心,突出提品质优环境。健全完善交通体系,推动西铜一级公路城市化改造、北客站枢纽工程二期、泾渭新城铁路专用线等重大交通基础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快7所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建设,推动泾渭新城三甲医院、红会医院、开元大剧院等项目交付运营。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全年市场主体总量增长8%以上,全年新增市场主体数量达到2.7万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