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新增光伏项目39个!北京经开区打造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

   2023-03-13 北京亦庄
73
核心提示:  北京经开区“双碳”工作最新成绩单出炉:  2022年绿色发展资金  兑现3552.18万元  2022年以来 

  北京经开区“双碳”工作最新成绩单出炉:

  2022年绿色发展资金

  兑现3552.18万元

  2022年以来

  新增备案光伏项目39个

  其中2023年以来新增7个

  ……

  一项项新能源项目在这里落地

  一个个“碳中和”试点从这里诞生

  经开区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我们重点聚焦新能源提升利用,并积极推广‘碳中和’试点项目,坚持以创新科技持续推动低碳建设。”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日

  从北京京东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获悉

  其承建的经开区某绿色智慧低碳示范园项目

  建设进度已达90%

  预计将于今年4月完工

360截图20230313132651427.jpg

图片来源:北京亦庄 

“项目采用高效地源热泵机组、空气源热泵,替代传统燃气锅炉和冷水机组,新增0.45兆瓦光伏发电、0.1兆瓦储能,以源头脱碳、过程减碳、数字管碳为手段,可实现快速安全减碳,达到节能、减排、降费的目标。项目完工后,京东方能源将继续负责园区能源供应、管理、设备运行维保工作。”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上绿色智慧低碳示范园新增光伏发电的案例只是经开区推动新能源利用的一个缩影。2022年,经开区加快促进光伏项目落地,全年新增备案光伏项目32个,总装机21兆瓦,预计并网后年发电量可达2000万度,年二氧化碳减排量超1.2万吨;完成光伏项目申报市级补贴,总装机11兆瓦,年发电量超1000万度,年二氧化碳减排量超6000吨。

“一个个项目的顺利落地还要得益于相关政策的支持。”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开区自2021年纳入国家整区光伏试点项目后,通过绿色发展资金政策,给予分布式光伏项目奖励,吸引了一批新能源项目落地经开区,并加快项目进展。据介绍,2022年经开区共完成绿色发展资金政策节能减碳领域99个项目奖励资金的审核和兑现,支持资金3552.18万元,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超6万吨。

施耐德电气(北京)低压电器有限公司荣获钛和认证“零碳工厂”!前不久,北京经开区企业施耐德传来一则好消息,这不仅展示了施耐德电气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卓越成就,为经开区的工业企业迈向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与借鉴,同时标志着北京经开区“金风零碳”模式的进一步扩大,展现了北京经开区在“双碳”工作方面取得的发展成果。“我们积极复制推广‘金风零碳’模式,在碳中和方面,已经完成了8个试点项目,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8万吨。”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经开区在节能减碳和双碳培训方面持续发力,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指标分解考核、碳减排评估以及能源审计等工作,实施区级用能单位节能监察,挖掘企业节能效果超5000吨标准煤。开展四期“双碳公益课堂”培训及“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为主题的节能减碳宣传活动,为区内企业普及“双碳”知识,提升绿色发展理念,共惠及100家企业,约500人次。

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的成绩虽然亮眼,但我们深刻认识到还有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今年,将进一步创新“双碳”工作机制,重点聚焦提升新能源利用和试点开展净零碳工程两方面。

下一步具体工作将从三方面开展

推进整区光伏试点工程,加强光伏、热泵、风机等项目的现场安全检查,全力保障新能源项目安全稳定运行;鼓励企业参与绿电绿证交易,加快与北京电力中心对接,探索通过市场化交易的方式引入绿电,提高区内绿电使用比例。

持续复制推广“金风零碳园区”模式,鼓励企业建设“零碳工厂”和“零碳车间”,打造“零碳产品”;充分发挥“三城一区”主平台作用,加速“双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智慧低碳能源供应、低碳交通和低碳建筑等方面将亦庄新城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

继续加强重点企业节能降碳管理工作,通过绿色发展资金政策调动企业节能减碳积极性,对使用国家明令淘汰设备情况、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节能审查承诺落实情况等实施节能监察执法,开展重点企业节能减碳指标分解考核,实施清洁生产、能源审计等工作,深入挖掘节能减碳潜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