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最具活力的创新主体,科技型企业更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浙江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构建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区域创新能力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动力”。
一、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
2022年年底,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1年度考核评价结果,杭州湾信息港赫然在列,连续六年获评A类(优秀)。“杭州硅谷”的“造梦神话”再度吸引了全国目光。创新要素的集聚,离不开平台和载体。作为创新萧山版图上隆起的科创高地,这座面积仅3.04平方公里的特色小镇,从不通公交的产业洼地起步,如今已集聚6家主板上市企业、4家“独角兽”企业、11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孵化出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被3万多名创新创业者称为杭州“硅谷”。得益于浙江出台的系列政策和各个园区的不懈努力,类似杭州湾信息港这样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不断涌现,“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链条更加完善,为科技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2021年5月,省科技厅印发《浙江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和《浙江省众创空间备案管理办法》,对考核管理和评价机制作出改革,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孵化成效。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拥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518家,其中国家级109家、省级119家,在孵企业数量达到1.95万家,累计毕业企业9531家,吸纳集聚从业人员20.26万人。建成各类众创空间809家,其中国家备案200家、省级备案395家,全年共服务创业团队17241个、初创企业20077家,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吸纳就业人数共计14.67万人。2022年,全年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5家、省级备案众创空间79家,推荐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2家。
在优良的孵化环境下,过去五年间,科技企业数量大幅提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0.9万家增长到3.57万家、实现翻两番,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从4万家增长到9.8万家、增长近1.5倍。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培育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超大规模高性能云计算网络系统及应用”荣获浙江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聚苯硫醚制造成套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荣获浙江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在2022年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浙江科技领军企业多项成果获省科技奖,交出了创新制胜的精彩答卷。为提升科技制胜驱动力,抢占核心技术制高点,争夺发展主动权,浙江很早就开始探索弯道超车路径——培育科技领军企业。
“十三五”时期,浙江前瞻谋划,积极部署,打造科技创新强引擎。2016年,发布《浙江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工作方案》,提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研发水平高、发展潜力好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踏上了科技领军企业培育之路。
进入“十四五”,发布《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遴选百家高新技术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推动其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创新型领军企业。2022年,制定印发《浙江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科技领军企业管理办法》,启动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并出台《科技惠企政策十条》,提出支持领军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多元化投入创建省技术创新中心,并给予财政支持。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9.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3.57万家、科技领军企业74家,涌现出海康威视、新华三、贝达药业等一大批知名科技领军企业。2022年,全省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6万家,比2021年增长28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7年的42.3%提高到2022年的65.3%,成为主导产业。为不断提升科技领军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创新能力,浙江还将实施制造业500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联动市县建立培育机制,形成“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服务环境”创新生态圈。
三、“双链”融合驱动能力提升
作为全国滑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及中国滑动轴承国家标准起草单位之一,中达精密组建了近80人的研发团队,并同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形成了深度产学研合作关系,在滑动轴承领域深耕细作。2022年公司销售额超4亿元,其研发的风电用滑动轴承率先在全球实现量产,一年可生产上千台(套)。以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深化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目前,浙江已形成“5个百分之八九十”,即企业的研发投入、科技人员、研发机构、承担科技项目、授权专利均占全省80%~90%,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6年的58.6%提高到2021年的66%。未来,浙江还将实施创新联合体重大改革,推动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