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美国共享办公领域的独角兽WeWork获得新一轮4.3亿美金的融资,最新估值约为160亿美元,成为中外科技媒体关注的焦点。同时WeWork也高调宣布拓展亚洲市场的计划,由于领投方是来自中国的弘毅投资和联想控股,WeWork因此也将进入中国市场。
洪泰创新空间创始人王胜江
这一消息引发了中国联合办公市场的一系列重大连锁反应,或许将催生中国联合办公领域的独角兽,重演滴滴快滴合并对抗Uber入华的一幕。果然,不久之后一条重磅消息迅速引爆创投圈:国内最有实力的两大知名创业服务品牌“洪泰创新空间”与“优客工场”有可能将合并,预计新公司将于2016年累积开业近百家众创办公空间,有望一举超过美国众创空间鼻祖WeWork的发展规模。
王胜江+毛大庆,能量到底有多大?
王胜江,前SOHO中国营销副总裁,于一九九九年加盟SOHO中国,拥有中国房地产开发行业近20年的相关经验,带领团队创造年销售238亿元的中国房地产奇迹,震惊业界,至今无人能超越。毛大庆,曾任万科企业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风云人物之一。
相似的两个人难免被拿出来比较。洪泰创新空间3月16日下午打造的“99°创业季”发布会,几乎邀请到了中国创投圈的“半壁江山”,宣布要改变创投圈的季节的宏大野心;另一边,优客工场于3月13日刚刚宣布,获得2亿人民币A+轮融资,估值40亿人民币。而在爆料两者合并的报道中称,“王胜江与毛大庆长谈至深夜”,两个一直暗自较量的“老男人”,在事业“巅峰期”,迅速从“敌人”到“情人”。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王胜江和毛大庆背后的强大资源和创投生态圈。王胜江和毛大庆是同为上市地产公司的副总,都是高管出来创业典型,而背后的洪泰基金、真格基金也都在中国创投圈赫赫有名。面对共同的敌人WeWork,如果这两方真的走在一起,俞敏洪、盛希泰、王胜江、徐小平、毛大庆,几乎可以组成中国创投圈最豪华的阵容,这还不算洪泰基金背后和真格基金和以及王胜江和毛大庆背后的众多豪华合伙人阵容。
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
洪泰创新空间+优客工场,WeWork入华还有戏吗?
一直以来,中国被视为跨国互联网巨头的滑铁卢之地,包括谷歌、eBay、雅虎在内的跨国互联网巨头们都在这里折戟而归,WeWork能打破跨国互联网公司在华失败的魔咒吗?
第一,从商业模式上来看,很难。WeWork的运营模式主要是通过在一些租金较为便宜的地区租用楼面,并进行二次设计,将楼面设计为风格时尚、可定制且社交功能较齐全的办公空间,之后以远高于同业的价格租给各种创业者(公司或个人),并在租金中获利。
通过WeWork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可以看出,从大环境层面,美国相对健全的创业教育体系和创业融资体系有利于这种模式的发展;就其本身而言,孵化器,服务中介和生态社区的定位也相对准确,因此赢得了很好的市场回报率。但是在中国,由于市场需求和文化环境的不同,很可能会造成水土不服:WeWork在美国最初是靠获取租金差价赚钱的,这种模式至少需要上班时间所有办公位使用率达到80%,才能赚钱,但在中国想要以这种盈利模式为主导,显然不太行得通。
第二,从本地化经验和房地产行业经验来看,很难。虽然WeWork在中国市场如果有弘毅这样的本土公司的帮助,会得到一些落地的资源,加快适应的节奏,但是WeWork入华,打交道的还是在物业、地产和中国的创投圈,在中国这里面有大量的本地细节和文化特色,外来者一时半会是难以理解的,而在这方面,弘毅的经验和能量显然无法和王胜江、毛大庆及其他们背后的创投圈资源相比。
就在WeWork还在进入中国的探索期的时候,王胜江、毛大庆们已经把中国的本土联合办公行业快速迭代到更高级的模式。王胜江创造性的提出以创业者为核心,与创业者成为合伙人,与各方资源合作,形成“1+1+1+N”的资源共享平台,引领众创空间从形式走向了内容。他正在用“空间+内容+资本”的生态模式,打造垂直深度的创业者成长空间,让物理空间产生化学反应,裂变出孵化、深度服务、加速、基金等动态循环的“移动硅谷”。
第三,从发展速度和规模上来看,很难。合并,一向是整合资源、“断绝他人活路”的资本玩法,面对强势的大鳄,放下“屠刀”,立地“成亲”,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洪泰创新空间已经在5个城市设立10家创新空间,其中在北京已经有5家,是目前在北京市场布局数量最多的众创空间,总面积共10800平米,相当于1.5个足球场大小,累计服务超过3000个创业团队的超过20000名成员,举办200多场面向创业者的活动,明年年将布局近50家空间。优客工场2015年已经有7个项目开业,分布在4个城市,提供了3000个工位,未来也将在国内城市快速布局,按照公司发展规划,到2017年计划签约50个项目。
如果洪泰创新空间和优客工场合并,预计新公司将于2016年累积开业近百家众创办公空间,有望一举超过美国众创空间鼻祖WeWork在全世界的发展规模,对WeWork在华公司形成巨大的规模优势。中国的联合办公行业也将进入滴滴和Uber在华竞争的格局。
未来90%的国内众创空间和孵化器都会死掉?
滴滴和Uber的战争背后,是众多出行行业中小玩家的倒下,这种现象现在联合办公和众创空间及孵化器行业已经开始重演。2015年,大量的联合办公和孵化器如潮水般兴起,一年增长几千家,急速增长背后是泡沫化的隐现,一些孵化器无人光顾,面临经营困难倒闭的问题。
深圳地库孵化器的倒闭引起了2月份整个创投圈对联合办公行业的大讨论。很多业内人士预计2016年会有不少众创空间遇到困难关闭,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孵化器已经太多了,可是物理空间虽然很多,但立体化软性服务的提供者太少。众创空间缺少差异化,同质化太过严重,能否找到自身特色和聚集相应资源为创业者带来切实帮助是关键。
从国家的创新创业战略来看,联合办公和众创空间及孵化器的前景依然看好,一些空间关闭是行业正常的新陈代谢,但随着WeWork的入华和国内重量级联合办公行业玩家的大动作,整个行业的大洗牌已然开始。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