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制造业‘卡脖子’技术精准攻坚行动,聚焦11条标志性产业链和区域主导产业的重大科学问题及关键和薄弱环节,每年组织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和30项以上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支持制造业产业链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日前,省科技厅、省工信厅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今天,省科技厅就《若干措施》进行解读。
《若干措施》在强化核心技术持续供给方面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聚焦省市制造业领域重点项目需求,建立关键技术攻关需求项目库,推动产学研精准对接,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在氢能、核能、合成生物、新型显示等新兴制造业领域探索有组织科研,加快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典型应用场景示范,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开展产业基础再造行动,梳理我省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的企业、技术和产品,汇编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择优纳入省级科技计划支持范畴;加快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
发展壮大高新区队伍,实施高新区“名片产业”培强工程,打造制造强省新高地。《若干措施》要求,将工业经济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争取2023年布局建设5家左右省高新区,指导高新区增大工业经济承载能力;健全完善高新区分类评价机制,对工业经济增长绩效突出的高新区,在资源配置上给予倾斜。
“实施科技型企业‘多投多奖’研发投入补助机制,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韩绍华说。企业是创新创造的主力军,《若干措施》提出,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机制,2023年新培育100家左右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80家左右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实施3000项左右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普惠性创新政策体系,推动科技型企业队伍群体量质齐升,力争2023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4万家;鼓励国有企业建立研发投入增长机制和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国有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国有企业建设科创基地。
《若干措施》还提出,深化“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建立科技重大专项人才配套机制,在省级人才工程中,对“四链”融合重点领域实施的重大科技项目需求的人才团队实施配额制,精准引进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和人才。同时,加大制造业优势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科技输出,培育拓展新市场。强化科技金融支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惠企创新政策扎实落地。实施研发投入后补助、中小微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等政策“免申即享”机制,实现科技政策快速兑现。
(来源:山东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