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2023年渭南市科技工作会议召开

   2023-03-09 渭南市科技局
66
核心提示:2月28日,渭南市科技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2023年省市两会关于科技工作的决策部署,

2月28日,渭南市科技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2023年省市两会关于科技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总结2022年工作成绩,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23年工作,动员渭南市科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推动渭南高质量发展。会议由二级调研员李立新主持,各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市科技局各领导安排部署了分管领域工作,党组书记、局长武俊兴作了总结讲话。

图片1_副本.jpg

武俊兴指出,要正确看待亮点与成绩,坚定科技工作的信心和决心。2022年,在渭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渭南市科技创新活力持续释放,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跑出了追赶超越“加速度”,形成了科技创新“十大亮点”。秦创原建设开创新局面,渭南市经验做法在省《秦创原工作专报》刊载。渭南农创谷建设开启新篇章,工作成效在《陕西日报》整版刊发。创新主体培育迈上新台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幅增长32%、55%。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成绩,全社会研发投入16.73亿元,强度达到0.8%。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新突破,技术合同交易额23.21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科技助力三农取得新成效,科技部登记备案自然人科技特派员1576人,辐射带动农民18.35万人。科技服务效能得到新提升,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入选省秦创原典型案例。培育引进人才激发新动能,新增高层次人才592人、外国高端专业人才35人。各县市区工作取得新突破,蒲城、大荔、渭南高新区等县市区特色突出、成效显著。渭南科技品牌实现新提升,先后获得“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科技活动周及重大示范活动”先进集体等国家级荣誉3项,科技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图片2_副本.jpg

武俊兴强调,要深刻认识机遇与挑战,保持科技工作的定力和干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2023年省市两会关于科技创新的最新决策部署,深刻领悟“科技自立自强”的光荣使命,自觉站在事关渭南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不断增强做好科技创新的政治认同、内心认同、职业认同,自觉把科技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全力以赴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探索县域创新发展新路径。

图片3_副本.jpg

武俊兴要求,要盯紧抓牢重点与关键,打造渭南科技的品牌和标杆。坚持以秦创原(渭南)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主线,着力打造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两个特色品牌,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创新平台建设提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科技人才引进培育、科技服务能力提升等六项行动,不断提升渭南科技实力,为渭南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重点围绕秦创原建设、健全创新体系、打造农创谷标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加强科技资源统筹等六项工作精准发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等关键指标再上新台阶,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年度任务。

武俊兴强调,要持续提升素质与效能,彰显渭南科技的作风和形象。认真贯彻省委、市委“三个年”活动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配强工作力量,加强统筹协调,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抓早动快确保“开门红”,踔厉奋发夺取“全年彩”,在科技支撑引领渭南高质量发展中,续写新的时代华章。

各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及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卤阳湖)发改局以及韩城、蒲城、富平、白水省级高新区负责人;渭南师范学院副校长卢爱刚、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张学刚、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韦华及市果业发展中心、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市医药科学研究所、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市检验检测研究院负责同志;市科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议。(采写:马伯庆;编校:杜晓玲; 审核:张胜康 ;报送:奚军光)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