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济南高新区2021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12-06 济南高新区发展改革和科技经济部
92
核心提示:2021年是济南高新区成立三十周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2021年是济南高新区成立三十周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持稳中求进、稳中向好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的靓丽成绩单。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根据区县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区生产总值(GDP)实现1510.3亿元,同比增长9.3%,两年平均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3.9亿元,同比增长0.2%,两年平均下降2.0%;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736.8亿元,同比增长9.2%,两年平均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769.6亿元,同比增长9.4%,两年平均增长5.4%。三次产业结构为0.3:48.8:51.0。

年末常住人口41.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5.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5.9%。户籍人口31万人,同比增长5.4%。全年申报出生率为1.3%,死亡率为0.4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7‰。

年末市场主体总量达11.9万户。“四上”企业[4]数量达1680家,同比增长13.5%。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9万人,同比增长8.5%。发放稳岗补贴0.2亿元。

动能转换成效显著。“四新”经济增加值实现598.5亿元,占GDP比重为39.6%,同比增长18.3%。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5%。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6%,规模以上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8%。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3.2%。

二、农业、农村

农业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6.9亿元,同比增长0.9%。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4.2亿元,同比增长0.7%。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实现8649万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为20.7%。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拥有济南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泉水人家”授权产品3个,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获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全年新建市级田园综合体1个。新认定市级以上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家。共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家(其中省级和国家级各2家),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组织1家,家庭农场1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85家。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项目2个、市级种子振兴项目2个、2家科技创新种子企业研发品种30个。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按照“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2021年区级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入458万元,比2020年增长16万元,同比增长3.6%,全区1160名脱贫群众脱贫稳定性持续得到巩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规模以上工业[5]增加值同比增长13.2%,分经济性质看,公有制经济增长2.7%,非公有制经济增长23.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25.3%,重工业增长9.3%。27个行业大类中有20个行业实现增加值正增长,增长面达7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0%,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8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27.2亿元,同比增长15.2%;实现利润总额151.3亿元,同比增长36.3%。

建筑业平稳发展。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有工作量建筑业企业数量比上年增长24.3%,全年签订合同额同比增长12.7%,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增长4.6%;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1.5%;房屋施工面积比上年增长2.2%。

四、服务业

服务业支撑稳固。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69.6亿元,同比增长9.4%,占全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51.0%。规模以上服务业[6]营业收入增长23.6%,其中新兴行业发展较快,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3.0%、23.7%、54.5%;物流业发展迅速,装卸搬运和仓储业、邮政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03.1%、43.8%;高技术服务业不断壮大,占全区规模达59%,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2%。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健提升。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2.6%。年末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达203个,比上年增长10.3%。房地产开发业完成投资173.9亿元,同比增长27.8%。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3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4%。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民间投资占比39.1%,较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1%,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8%。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韧性十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05.3亿元,同比增长15.2%。限额以上单位[7]零售额同比增长19.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3%,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比重为45.5%,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

七、开放型经济

进出口快速增长。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029.8亿元,同比增长53.3%,其中,出口额实现491.4亿元,同比增长86.5%;进口额实现538.4亿元,同比增长32.3%。从进出口对象看,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23.7%,对欧洲进出口同比增长35.2%,对非洲进出口同比增长60.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33.7%。从出口商品看,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运输工具出口151.5亿元,同比增长77.4%;机械设备出口103.2亿元,同比增长4.9%;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57亿元,同比增长429%。全年经济外向度达68.2%,比上年提高13.9个百分点。

实际使用外资总量位居全市前列。全年实际使用外资7.8亿美元,总量居全市第一位,其中,制造业使用外资0.66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310.1%;第三产业使用外资7.1亿美元。全年实现合同外资26.9亿美元,同比增长18.8%。新批外商投资项目达100个,同比增长49.3%,其中,总投资过亿美元的项目15个,总投资过亿美元项目合同外资达21.6亿美元。

八、财政金融

财政金融支撑有力。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48.0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税收收入实现132.7亿元,同比增长19.6%。税收比重为89.6%,较去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97.1亿元,剔除去年一次性专项资金因素后,可比增长4.2%,其中民生支出完成76.8亿元,占比达到79.1%,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财政支出结构更加优化。

年末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2家,股票22只,累计新三板挂牌98家,全年新增上市4家。新增直接融资1251.1亿元,同比增长6.9%。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科技创新全面推进。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8]80.0亿元,同比增长23.8%,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6.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共有省级独角兽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28家,省级瞪羚企业130家。技术合同实现交易额153.8亿元,同比增长90%。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83家、总数突破1600家,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144家。参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个,牵头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个、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数量达32家。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9所,新投入使用中小学校、幼儿园7所。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3.5%。

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拥有文化馆5家,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24家。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家,剧场、影剧院6个,建成泉城书房2个。基层拥有A级旅游景区2家。全年共举办会展33场,展览面积31.1万平方米。

医疗卫生水平持续提升。拥有卫生机构217个,同比增长23.3%,其中,拥有医院、卫生院8个。卫生机构床位821张,同比增长9.0%。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919人,同比增长46.3%。执业(助理)医师189人,同比增长16%。有力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全年累计接种新冠疫苗91.8万剂。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拥有体育场馆数量(包含中小学)20个。全年新成立体育社会组织2个。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20人。组织各类全民健身活动(赛事)7个,各类全民健身活动(赛事)参与人数2万人次。

十、能源、环境、城市建设和安全生产

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消费占比逐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消费同比增长71.7%,清洁能源占比比上年提高15.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物质发电占比已达100%。研究、编制《济南高新区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指导济南高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明显提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0.2%。城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同比改善10.1%;细颗粒物(PM2.5)同比改善16.3%;二氧化氮同比改善10.5%。

城市建设水平稳步提高。液化石油气供气量0.22万吨,同比下降10%;集中供热面积达675.6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0.3%。完成市民泉水直饮工程建设2处,累计服务居民0.2万人。

社会治安平安稳定。全年共破获刑事案件269起,命案现案破案率达100%,八类严重暴力案件破现案率达95%;抓获各类逃犯37名,增长41.0%。

安全生产平稳有序。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0起,比上年下降28.6%。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8人,比上年下降38.5%。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十一、社会保障

社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9.1万人,比上年增加6.2万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1.4万人,比上年增加3.6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2.1万人,比上年增加0.54万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6.3万人,比上年增加0.64万人。

居民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月904元,同比增长22%,保障城镇居民16户、19人,城镇居民发放保障金及各类补贴共计22.4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月904元,同比增长83%,保障农村居民563户、926人,农村居民发放保障金及各类补贴共计923.8万元。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每月1356元,保障城市特困人员1人;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每月1356元,保障农村特困人员218人。合计发放特困供养救助金及补贴483.2万元。

救助帮扶力度持续加大。拥有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处。培训残疾人76人次,安置残疾人员就业661人次,帮扶救助残疾人投入资金达2849.4万元。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