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省科技厅积极组织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大学等省内外单位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科研和推广项目8项,总投资5300万元,取得显著成效。
项目围绕高寒地区沙化草地治理、草种品种培育实施三江源区沙生草种大颖草繁殖与适应性研究,选育的大颖草于2022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登记为青南大颖草,是今后三江源区沙化草地治理乃至青藏高原地区沙化草地治理的优选草种。开展沙化土地综合防治技术集成与示范,建立了种植植物活沙障、栽植固沙实用、工程和植物综合防沙治沙集成等技术,为三江源区、共和盆地、青海湖沙区开展防沙治沙提供了可应用推广范式。开展青海省三江源农牧区用能体系研究,在玛多、贵南、同仁等高寒高海拔地区建立农房建筑多种可再生能源协调互补机制,实现热/电联产联供,为改善三江源区农牧民居住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持。围绕三江源地区水资源对草地、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实施三江源区“四水”转化关系及生态需水研究,构建了三江源地区生态水文模拟系统及生态环境耗水数据库,为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有效实施和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开展三江源区藏系绵羊饲草转化效率提升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有效解决了三江源区草畜供给季节性失衡,尤其是饲草营养品质差、加工利用粗放、家畜饲养周期长等制约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牛羊粪便资源肥料化利用集成与示范,提升了有机肥微生物菌成活率,可有效维系草地土壤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研究成果为全省三江源地区有机肥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增加三江源地区农牧民收入提供了有力保障。开展江源区“黑土山”退化草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和黑土山适宜补播草种筛选和植被快速恢复技术研究,摸清了次生裸地黑土山形成原因,得出自然修复技术、缓坡地人工草地改建技术及陡坡地半人工草地补播技术的投入产出效率。建成野外试验基地和三江源“黑土山”生态修复大数据平台,高效指导三江源区黑土山治理工作,提高了生态修复的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项目通过对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后续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实施全面、系统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高了科技对三江源区生态治理、民生进步、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