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正式上线

   2017-05-26 环球网
38
核心提示:5月25日,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猫(Scimall)正式启用,这标志着网上科协建设迈出关键

5月25日,“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猫(Scimall)正式启用,这标志着网上科协建设迈出关键一步。网上科协建设从2016年8月启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相关注册和申请,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作平台。

“科猫”平台是科技工作者专属的科技综合社区,旨在为全国8100万科技工作者提供智能、便捷、有效、安全的一站式服务。

据介绍,平台重点围绕科协组织“四服务”职责定位和“三型”组织要求,有效利用系统内外资源,尊重市场机制,建立多元运营模式,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善精准服务手段和机制,着力提升网上联系、网上引导、网上动员、网上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打造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科技类公共产品的核心载体,形成线上线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科协工作新格局。

落实党的群团工作发展要求

党中央高度重视群团组织的网上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中强调,群团组织要下大力气开展网上工作,亮出群团组织的旗帜,发出我们的声音。让群众能在网上找到自己的组织、参加组织的活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群团组织要提高网上群众工作水平,实施上网工程。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群团工作新格局。”

在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强调,要坚持改革创新,建设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网上科协”,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直接联系服务。加快建立网上群团,加强网上联系、引导、服务等职能。

  网上科协建设的重要进展

2014年以来,中国科协信息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开创了以“科普中国”品牌为统领的“互联网+科普”新格局,基本形成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网(CAST)为代表的公务网站群,探索“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形式的学会会员联系服务新模式,信息化工作逐步覆盖中国科协主要业务领域。

截至2015年底,中国科协会员登记系统累计登记注册会员超过110万人,全国学会及省属学会共主办网站1150个、浏览人数超过18亿人次。 “科普中国”“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今日科协”等平台也备受网友关注。截至2017年4月底,“科普中国”原创优质科普内容资源总量达11.91TB,累计浏览量和传播量超89.37亿人次,其中移动端超64.66亿人次。

全新上线的“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以移动端为主、PC端为辅,着力解决创新资源分散、碎片化,学术交流渠道不畅,创新创业信息不对称、技术资本配置效率低等四大难题。

作为开放型应用平台,“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对内与“科普中国”及CAST网互联互通,对外与现有社交平台互联互通,为全国学会、地方各级科协、高校科协、企业科协、园区科协等基层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单一用户认证的一站式服务,打通、整合各级各类组织的数据资源和服务,形成开放、互联、共享的运行机制。

同时,“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还将向产学研用等创新主体开放平台和数据接口,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平台建设、开发利用数据资源,创造更大价值,为科协组织和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多优质服务。平台将联合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采用新机制、引入新方法,采取共建共享的模式,综合多源信息进行深度挖掘、融合。在社交和开放的基础上,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活动及科技成果转化中,实现与科技项目协作者、成果转化落地方的多方协同。

平台用户产生的信息、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及用户大数据实行共享机制,参与用户及决策者可根据共享信息,为科研活动和政策决策提供支持。平台由个人用户、学会用户、各级科协及科协基层组织共同治理。

五大特点打造一站式服务社区

目前上线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科协地图、需求发布、个人创业、科技头条、青科心事、论文发表、政策服务、学术交流、科技维权、科普中国、会议服务等,可以一站式满足科技工作者服务、社交、共享等各方面需求。

  平台具有五大主要特点:

一是以一站式服务为入口。平台为科技工作者个人、机构等用户提供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认证登录、一站式检索和精准推送服务。做大做强入口,面向用户构造多应用体系,并充分发挥应用集成能力,实现这些系统之间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

二是以社交互动为主线。在平台上可以实现科技工作者之间、科技工作者与科技组织之间、科技工作者与社会大众之间的互动,激发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激情,实现科学普及、科技转化、科技工作者网上的需求。在个人页面,可以显示个人、科研情况、兴趣关注等社交功能,科技工作者之间相互访问、点赞、评论,进行线上互动。各类学会组织也建立机构页面,以期实现会员管理、信息发布、人才培养、资源共享与会员服务等,打造集展示、服务于一体的社群组织系统,方便管理及各成员交流。

三是以优质服务为手段。从科技工作者的核心需求出发,设计开发功能应用,结合用户行为分析,按照用户兴趣点进行精准推送,为科技工作者提供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协同创新、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多样化的网络服务,打造跨机构、跨领域、跨项目的科研支撑和科技服务平台。

四是以思想引领为导向。在网络社区上通过点赞加星、话题引导、专题宣传等方式,打造标杆性的科技领军人物、科技社团、科研机构等“科技界网红”,发挥典型带动、示范引领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

五是以认知计算为支撑。基于线上社区的持续运营,实时累积科技工作者和科研机构在科研、创新、生活和思想等方面的海量数据,通过认知计算进行挖掘,为用户及时推送精准服务;通过掌握科技创新动向、科协组织活动状况和科技界舆情等信息,为科技评估和政策制定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据悉,“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近期已组织全国学会,省区市科协入驻,下一步,将陆续吸引800多个高校科协、2万多个企业科协、12万多个农技协进驻。同时,面向社会开放,吸引8100万科技工作者参与其中。

今后,平台将进一步整合各领域专家力量、专业资源,提升“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的专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思想引领产品供给,在巩固传统主流媒体合作基础上,主动加大与社会化传播媒体合作力度,积极尝试引入社会资金与技术力量,开发网上宣传产品,用优质丰富的产品提升品牌;进一步强化平台黏性,积极加强技术研发和技术迭代,持续在界面模块优化、互动功能设计、数据挖掘分析、系统安全保障等领域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科技工作者特点与需求。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