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合肥市包河区向“新”而行

   2023-04-20
71
核心提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屡创世界纪录;科创主体井喷增长;全球科研排名实力节节攀升……如今,合肥科创名城建设跑

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屡创世界纪录;科创主体井喷增长;全球科研排名实力节节攀升……如今,合肥科创名城建设跑出了加速度。作为“安徽第一城区”,全省首个“千亿城区”——合肥包河,也正在成为合肥创新要素最活跃,发展最亮眼的区域之一。

新台阶:澎湃动力激发包河科创硬核实力

包河,合肥创新活力最澎湃区域之一。高规格平台打牢包河区创新地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滨湖科学城、安徽创新馆、合工大智能院、中关村智汇园均座落于此。丰富的创新要素正打造充沛创新动能,全区拥有近8000件发明专利授权,超17万人各类人才,5家院士工作站,32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产学研融合持续打通创新链条,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上下游企业70余家,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视觉、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新产业发展迅猛。

2022年,包河创新再登新台阶。创新平台实现量质齐升,尤其是环高校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取得突破,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共建“工大智谷”,丝绸大厦科大众创空间、科大花园众创空间等陆续开建,总面积达1万平米。企业创新得到强化,截至2022年底,包河高企培育库入库企业近800家,高企总数达6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736家。成果转化高效推进,2022年包河区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专班,每月深入高校对接院系,共摸排高校科技成果257项,获得市种子基金投资7个项目,成果注册企业9家。包河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示范区,专利授权量居全省第3位,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省第2位,有效注册商标量位居全省第2位。

新目标: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额力争达250亿元

2023年,包河将以更强担当塑造科创优势,用敢闯敢拼的劲头,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2023年,包河区科技创新工作已定下新目标:全年实现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900家;科技成果登记1000项;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额达到250亿元;就地转化科技成果350项;力争招引市外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以上;力争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在包河区新成立企业达50家;新增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3家,新型研发机构2家。

新打法:协同联动,组建“科技产业专班”

2023年,包河将集聚专业人才力量,组建“科技产业专班”,聚焦全区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协同联动、高效运转,加速推进成果转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建立‘专班+专员’的工作机制,在区直相关部门、各街镇、大社区、包河经开区和区属国有企业设立“科技工作专员”,常态化、全方位提供科技服务。立足主导产业优势,瞄准未来产业布局,开展科技招商,以“项目、政策、场景、基金”为支撑,力争招引20家以上国内优质科技企业和机构落地。

新突破:真金白银,打造成果“巨型应用场”

2023年,包河区将聚焦“科技成果交流交易转化应用示范区”建设,加速链接科技成果的“实验场”和“应用场”。力争到2023年底,全区新建孵化器、众创空间面积3万平方米,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加强重点产业领域科技企业产品推广,积极鼓励成果转化产品应用,力争全年新增“三新”产品20项,推广应用场景20个以上。

为实现目标任务,包河区2023年将继续拿出“真金白银”,将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补助资金1000万元,采取“前补贴+后补助”方式,支持区内企业与高校院所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方面自主开展横向项目合作。同时,发挥区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作用,采取财政资金、基金投资、科创贷等多元化方式,支持科技招商、高企培育、平台建设、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等资金不少于1亿元,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