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滨海区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一批又一批投资大、带动强、效益好的优质企业项目在滨海区落地生根、做大做强,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新年伊始,由滨海招商发展集团引进的电化学储能项目通过“云签约”方式落户滨海,该项目将节约区内企业工业用电成本,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月份,总投资216.5亿元的18个项目集中签约和总投资173.2亿元的18个项目集中开工,这些项目既包括新材料、新医药等产业,又涵盖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了新动能;近日,投资约12亿元的中电建新能源项目落户滨海,标志着滨海区电力储能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提升电网调峰能力,满足我区未来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产业升级的主要抓手,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后劲所在。今年以来,滨海区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通力协作,真正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全区形成高度重视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招商引资热情不减,项目落地进程不停,奏响了招商引资工作“大合唱”。
“用精准招商引资细化产业链招商图谱,分产业确定重点招商目录,引进建设一批补链、强链、延链项目,力争今年新签约过亿元项目60个以上,其中过10亿元项目20个以上。”这是今年年初滨海区定下的招商目标。为确保高质高效完成这一目标,滨海区着力开展精准化外出招商,务求用最合理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取得最大成果。
如何做到精准招商?定位要精准,准确认识、全面研判本地区产业发展格局和支柱型、战略型产业发展方向,缩小招商范围,避免“捡到篮子都是菜”。“我们将外出招商关键区域锁定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重点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外企、上市公司等企业,同时要求各引荐单位对意向项目开展全面的资信调查,查清企业实力,评估项目可行性、可信性以及与滨海区的契合度,科学论证项目‘经济账’‘回报账’,‘谋定而后动’,使外出招商更有针对性。”滨海招商发展集团副董事长吴明远说。
“今年,我们聚焦新医药、新材料产业细分领域,梳理确定了7223家重点目标企业,分工责任到人,确保‘不漏企业、不错人、不丢项目’;强化争抢意识,对2个月无进展项目负责人实行轮换,对未完成年度目标的工资下调2-3级;加大服务力度,重点推动青岛清原新创制化合物项目、敬业集团金属加工利用项目等8个项目加快建设,推动京新医药、万盛新材料等9个项目尽快投产。”吴明远告诉记者。
项目不仅要招得来,更要落得下、发展好。滨海区推行的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验收即拿证”改革,不断提升项目落地服务效率。通过见缝插针,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变串联办理为并联办理,变事前审批为事中事后监管服务,最大限度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能,压缩项目从签约到竣工的时间,降低企业建设周期,确保企业早投产、早达效。
当前,滨海区正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挺膺向前,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果的持续扩大,于招商潮流中搏击风浪、勇立潮头,书写滨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