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中铜实践”

   2023-03-20 光明网
52
核心提示:近年来,中国铜业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创新“1331”工作机制,坚持高目标引

近年来,中国铜业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创新“1331”工作机制,坚持高目标引领、高站位推进、高效率落地, 2020~2022年,取得了经营业绩“三连增”、成本费用“三连降”、亏损治理“三连降”的优异成绩,书写了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新篇章的“中铜实践”。

  工作真抓实干“一盘棋”

在推进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过程中,中国铜业创新“1331”工作机制,形成了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一盘棋”抓工作的局面。

“1”,即定好“作战图”“施工图”做实做细推进方案和任务清单。“3”,即压实分管领导、牵头单位、实体企业三级责任,加强压力传导,既抓时间节点,也抓改革成效,切实解决一些长期制约公司发展的“老大难”问题。“3”,即完善月度例会、宣传培训、动态督办3个机制。将公司改革台账中的218个分项目标全部纳入督办系统进行每月跟踪落实,同时将国务院国资委考核中铝集团的12项重点工作每月进行督查,并将改革成效与经营业绩考核、领导班子考核评价挂钩,以“真督实察”倒逼“真抓实干”。“1”,即创办并编发《中铜改革动态》12期,宣传国家政策、通报工作进展、推广先进经验、讲好中铜改革故事,8个改革案例被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局、网站等省部级载体刊用。

截至2022年末,中国铜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清单6类71项措施,218个分项目标,完成率100%;国务院国资委考核的11项重点任务完成率100%。

  把准公司治理“方向盘”

中国铜业根据国资委及集团工作要求,修订完善公司章程,进一步加强董事会建设,落实外部董事占多数治理要求,充分借鉴内外部同类型先进企业经验,形成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高效治理主体运作模式。

公司先后3次修订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权责清单和相关议事规则,明确“三重一大”事项权责划分要求,落实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完成全级次企业党建进章程;39户企业在董事会应建尽建、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外部董事占多数方面实现了100%;“三重一大”决策运行管理实现流程化、表单化、信息化。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制度优化,修订完善制度163件。

  牵好三项制度“牛鼻子”

中国铜业以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为突破口,紧扣“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推广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进市场化用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着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立下“军令状”,做实契约化管理。完成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53户,经理层成员按照“一人一表”原则签订“一议两书”267人,实现100%市场化选聘,实现干部能上能下。

推倒“铁交椅”,做活市场化用工。遵循“公开、公正、竞争、择优”原则,不断完善市场化用工制度,强化优胜劣汰机制,实现员工能进能出。三年累计实现管理人员退出111人,员工市场化退出2044人。

打破“大锅饭”,做深差异化薪酬。聚焦企业功能定位和特点,一企一策实行差异化工资总额挂钩管理机制,做实精准考核激励;健全完善科技工作配套激励制度,建立工资总额“激励池”,用于“5类18项”激励工资,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活力。

  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源”

中国铜业紧紧围绕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以技术创新、协同创新、模式创新相结合为抓手,以“揭榜挂帅”、薪酬激励等机制为保障,形成了“企业协同、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工作局面。

聚焦“卡脖子”科技难题,加大产学研合作,推进重点产业、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组建中铜研究院,推进“国重”重组,建成多个科技成果孵化平台,形成了“1+1+4+N”科技创新体系。

聚焦重点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夯实创新基础,加大科技机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重构,提升了要素优化配置能力,科技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聚焦全员创新创效,广泛开展“科技创新”劳动竞赛和技能提升、职工创新平台建设、基层自主创新创效活动等,持续提升科技创新价值创造力。

聚焦人才支撑,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压实一把手抓人才工作责任,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不断创造科技人才干事创业平台,营造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氛围。

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惟撑篙不已方能逆水行舟,惟奋斗不止方能冲出重围。未来中国铜业将牢牢把握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抓手,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中铜实践”为基础,为推动新一轮国企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中铜模式”。(李杨 赵桐)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