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避险情绪推动国际金价创新高

   2023-05-09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101
核心提示:  国际金价近期一路震荡上扬。北京时间5月4日,伦敦现货黄金价格一度冲高至2079.37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COMEX黄金期货价格

  国际金价近期一路震荡上扬。北京时间5月4日,伦敦现货黄金价格一度冲高至2079.37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COMEX黄金期货价格盘中也涨至2085.4美元/盎司,距2020年8月2089.2美元/盎司的历史最高点仅一步之遥。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以来,在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和复杂多变的经济大环境下,市场避险情绪的升温是国际金价走高的重要原因。

  金砖汇通首席策略分析师赵相宾认为,首先,3月份美国硅谷银行宣告破产,引发金融市场流动性危机,推动金价突破2000美元/盎司的关口;随后,瑞士信贷银行等欧美银行接连陷入危机,外界担忧影响到欧洲银行体系安全,市场避险情绪再度爆发,提升了市场对传统避险资产黄金的需求。此外,俄乌冲突持续发酵,加大了欧美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叠加通胀居高不下等因素,进一步推动市场资金涌入黄金市场避险。同时美联储5月议息会议后,外界对美联储暂停加息的预期加大,意味着美元或将失去主要的支持利好,对黄金构成较强支持。

  全球多国央行持续的“囤金热”也对金价形成支撑。5月5日,世界黄金协会最新发布的《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指出,今年一季度多国央行的购金需求大幅增长,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增加了228吨,创下一季度净购金纪录,较2013年一季度171吨的纪录高出34%。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末黄金储备为6676万盎司(2076.47吨),环比增加26万盎司(8.09吨),3月末黄金储备为6650万盎司(2068.38吨)。这是自去年11月份以来,我国连续6个月增加黄金储备,累计增持412万盎司(128.15吨)黄金。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出于规避信用货币风险的考虑,全球多国促进官方储备资产的多元化,以增强官方资产抵御全球金融市场波动能力,强化自身资产稳定性。

  国际金价的不断上涨,也拉动了我国消费者对于实物黄金的需求。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王立新表示,中国的金条和金币投资需求大幅增加。一季度金条和金币销量总计66吨,同比增长34%,环比增长7%,创下自2019年以来最强劲的一季度需求,主要推动因素包括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及金价突飞猛进引发的广泛关注。

  “接下来的二季度是黄金需求的传统淡季,但黄金实物投资需求在今年二季度的表现有可能超过往年同期。”王立新认为,一方面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可能有利于黄金的整体消费增长;另一方面,全球地缘政治及金融市场风险仍居高不下,在居民储蓄倾向处于历史高位、各国央行继续购入黄金的背景下,投资者可能更加关注黄金等避险资产。

  国际金价会否继续走高?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将成为关键因素。“美联储5月议息会议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提高到5%至5.25%,符合市场预期。这是自去年3月份以来,美联储连续第10次加息,本次加息周期已累计加息500个基点。因美国面临经济走弱和金融风险,市场普遍认为加息将暂停或结束。”大有期货贵金属研究员段恩典表示,根据历史经验,美联储加息结束之后,黄金价格向上趋势会得到进一步体现,直到降息一段时间后经济出现初步好转迹象,以此来看,金价向上趋势或有望延续。

  周茂华认为,黄金短期或维持强势震荡格局。短期来看,欧美银行业危机引发市场对系统性风险的担忧,美国经济发展前景趋缓,市场避险情绪仍将占据主导,黄金的避险价值将继续存在;同时,美联储暗示暂停加息,或将压低美债利率和美元,叠加地缘冲突等因素,黄金价格仍存在一定支撑。

  “综合来看,中长期继续看多黄金走势。”赵相宾表示,未来支撑黄金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美元因美联储降息周期逐渐临近,美指将继续回落走低,对金价利好;二是国际地缘政治形势的错综复杂将导致长期避险购买需求的提升;三是全球多国“去美元化”的进程加速,在此过程中黄金价值将愈发凸显。

(责任编辑:王婉莹)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