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北区天山路66号,钟辉几乎每周都会坐高铁来实地察看进度。从青岛转战常州,这里将成为整个团队的新起点——面向储能领域发力的瑞海泊(常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初落户常州高新区,目前正紧锣密鼓筹备厂房建设。
科技招商是快速集聚创新要素,为高质量发展进行战略性资源储备的有效途径。在科技招商战中,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的常州高新区,如何“出圈”?该区科技局局长吴雪强表示,“靶向招商”精准指向高企培育、科小企业、“三高一资”企业(项目)招引,力促产业链和创新链双向融合。
精准滴灌 靶向出击
瑞海泊以自主研发生产锌锰水系电池为主,相较于锂电池,其安全性更稳定且成本较低,应用前景广阔。瞄准这一市场,企业在前期的研发基础上,于2018年引进外籍院士团队落户青岛启动市场化应用。“为了不断放大电池容量,我们准备筹建全自动生产线,所以,从前两年起就在寻找合适的地方。”总经理钟辉说,两年里,他和团队相继考察了多个省会城市,怎么也没想到,朋友偶然提起的“常州”成为了最终落子地。
“来了才知道,比亚迪、中创新航等新能源领域龙头企业都在常州,这里的产业链配套非常完备。听说常州还在建设新能源之都,这非常符合我们产业的定位。”更让钟辉意外的是,从去年9月双方第一次碰面到最终决定落户,仅花了3个多月时间。
“常州高新区的反应和速度真是太快了,招引团队第一时间就约着去青岛考察。”钟辉说,他深切感受到了常州对项目和人才的重视及尊重。一个印象深刻的细节是,常州高新区的招引团队帮他们多番寻找厂房,带他们去看了人才公寓,目前还在为企业进行人才项目申报。“政府开诚布公,从主要领导到一线工作人员,都展现出了最大的诚意和最实干的态度。”就在春节前一天,常州高新区主要领导还邀请瑞海泊团队来常洽谈,项目最终落锤。
“我们不仅要在常州高新区投建全自动生产线,更准备将总部从青岛迁到常州,我们的院士团队也会跟着过来。项目一期预计今年底投产,产值约3000万元,二期建设完成后,产值将达2亿元。”谈起未来,钟辉信心满满。
产才融合 补链强链
引进一位人才,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常州高新区敢于在科技招商新赛道上加压奋进,通过引育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和载体平台,打造创新发展“集团军”,实现创新发展要素快速集聚,为全区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冰零智能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是新能源汽车传感器领域国产化新锐力量。为了能引进这个项目,新北区科技局主动服务,因企施策。“在了解到项目情况后,我们迅速跟进,根据人才聚集在上海、无锡等地的特殊情况,主动推荐了位于常州高铁北站附近的新科创孵化器,方便来回出差;此外,提供上海科创‘飞地’工位供他们使用,并帮助企业对接基金。”新北区科技招引中心主任金玉莲说,最终,企业欣然从外地整体搬迁至常州高新区,还获得了小米智造基金和险峰长青基金共1400万元的首轮融资,第二轮融资也在洽谈中。
“这样的企业,正是常州高新区新能源之都核心区厚积薄发的关键创新力量。”金玉莲说,冰零科技创始团队成员均来自传感器和控制器知名跨国企业,拥有丰富的产业化实战经验。而目前,真正具备车规级电流传感器量产能力的国内厂商极少。“虽然去年5月才正式成立,但当年就实现了1500万元的订单。”
政策模式 推陈出新
常州高新区打好科技招商“主动仗”,除了有一支专业化的招引队伍,更在逐步形成精准高效的科技招商机制和架构。
近年来,常州高新区出台了招引奖励、基金引育等一类招引政策,形成“区镇联动、部门协作”科技招引模式,2022年引进科小107家,高企净增229家,净增数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000家,数量居全市前列。
今年,常州高新区还新增“三高一资”企业(项目)认定,即聚焦“两特三新一智能”领域高技术、高回报、高成长性、资本看好的企业(项目),通过深挖创新主体潜力,推动优质项目落地。
眼下,科技招商“新赛道”徐徐铺展,常州高新区全速起航,奋力抢跑,将进一步优化载体招引、平台招引、活动招引、大赛招引、基金招引等科技招商模式,通过“外引”“内育”落地一批优质科技项目,力争全年引进高质量科小150家,高成长性的“三高一资”企业60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