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聚焦双链融合导向,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育强企业壮大双链融合主体。聚焦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建立5个企业工作专班加强对企服务,推动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登高入规。2022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7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7家,规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首次突破40%。搭建平台构筑双链融合体系。围绕全市“1+3+N”产业布局,加快搭建打造“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平台体系。2022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重大创新平台30个,建成市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生产线54个,建成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基本覆盖全市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实施项目强化双链融合支撑。大力组织实施科研攻关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同步提升企业研发和技改投入水平。2022年,全市企业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250余项,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余项,技改投资与研发投入同比增长均超过10%。
二是聚焦人才资源导向,围绕产学研壮大人才库。突出政策引领提升聚才效能。大力实施“诗城英才”和人才“登高”计划,实施人才新政4.0版,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立马创业”“研发飞地”建设等专项支持政策,着力引进更多人才来马创新创业,支持更多企业外地柔性引才。马鞍山市已连续两年入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榜单。突出以产聚才促进企业用才。精心组织开展重大人才团队项目招引和省级以上重点人才、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等推荐申报工作,大力建设马鞍山云端招聘平台,广泛开展百校千企才聚诗城云端招聘,引导各类人才向主导产业、重点企业集聚。2022年,全市引进培养各类人才2万人。突出平台引才强化人才引育。全力提升创新创业、引才引智平台能级,大规模开展人才定向培养与产学研合作。2022年,马鞍山大学科技园正式开园,全市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众创空间)2家、省级5家,新增博士后工作站3家。大力推动马鞍山企业家学院、产业学院、工程师学院特色办学,积极开展在校大学生、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定向培养。
三是聚焦成果转化导向,围绕需求端匹配供给端。培养专才有效挖掘技术需求。联合安徽创新馆、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常态化组织开展面向企业、高校院所技术经理人培训,联合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共建创新驿站,组建包含沪马两地技术经理人的驿站服务队伍,以专业人才有效挖掘企业技术需求。组织活动推动校企精准对接。着力打造“科技赋能 智汇诗城”科技要素对接活动品牌,坚持小规模、专业化,瞄准企业技术需求,有针对性匹配高校院所与企业开展对接。对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通过“科技资源日”实地对接及线上对接等形式第一时间组织,确保要素对接“不冷场”。强化服务促进成果加速转化。加强与区域创新要素平台对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共建的市智慧环境知识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优化整理专业数据达50余万条,注册用户700余家,统一检索和下载超20万次;与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合作运行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马鞍山专窗,发布长三角地区大型仪器设施资源5724台套、技术专家874名、服务机构55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