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高新)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实现科技自强自立必须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何激活基础研究这一“源头活水”?怎样把科创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如何建立人才培育机制……围绕这些关键问题,西安高新区根植自身的创新“基因”和较为完善的创新生态,以80%以上的科技企业为自主培育、源自高校院所;80%以上的科技企业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自主产品;80%以上的科技企业拥有自主研发团队这3个80%的密码,为科技自强自立推动高质量发展写下高新答案。
产学研用激活发展动力
从 “嫦五奔月”中西安光机所为采样区月表形貌和月面国旗成像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到因诺科技研发的越野滑雪辅助训练无人机系统在北京冬奥会上应用;从中科微精飞秒激光系统填补国内超精细高效率制孔装备领域空白到眼得乐全新一代可折叠人工晶状体解决我国高端人工晶状体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难题……近年,随着一个又一个新闻的刷屏,西安高新区内涌动的活力让人们眼前一亮,为何这里频出高科技成果?
“不同于沿海地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深处内陆的西安高新区想要实现从跟跑到并行再到领跑、突破,必须依托本地高校及科研院所资源,夯实基础研究底座,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形成能够解决难题的科技创新源动力。”西安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员表示。
但创新绝非一日之功,为形成从“0到1”的原始创新成果,西安高新区不断整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本地高校以及各类科研机构资源,布局以先进阿秒激光大科学装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为代表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以西电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为代表的高能级科技转化平台,集聚了西北有色院金属多孔材料、光机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等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落地了首个陕西实验室——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形成了“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科学园—科学城”的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和全要素、全生态的孵化体系,并通过“科创九条”“上市十条”、企业创新积分制等组合政策,耐心护航“创新长跑”。
在这样的助推下,西安高新区累计促进高校院所与385家企业签订合作项目508个,西北有色院、西安光机所、西北工业大学累计孵化培育企业500余家,集聚国家级创新平台37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86家、新型研发机构203家,涌现出了填补国内空白的12英寸电子级硅抛光片等158项“西高新”硬核技术和产品;2022年,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达7.5%,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1909件,占西安市的58.5%,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100亿元,同比增长65%,人均技术合同交易额在全国173家国家高新区中位列第一;全区拥有的“五上企业”中,80%以上的科技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关系;每年新成立的科技型企业中,80%以上的创业者源自本地高等院校;上市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核心技术成果源自本地高校院所;五大主导产业中,80%以上的企业源自本土孵化培育。
2023年2月,秦创原人工智能前沿科技成果发布会暨重点成果转化签约仪式系列活动在高新区举办,现场发布首款国产AI 芯片“启明 930”等人工智能前沿科研成果。
科技创新的征途上,西安高新区将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自主培育放在核心位置,形成了全要素、全生态的孵化体系,让科技型企业量质实现双提升,成为践行科教兴国、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典范。
自主研发让产品“顶天立地”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一直以来都向着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发展。2021年4月,西安比亚迪20GWh专用刀片电池项目在西安高新区开工,其研发的超级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技术和高压大功率IGBT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90nm的IGBT芯片更是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抢占了先机。
作为西安高新区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的“领头羊”,比亚迪自主研发所取得的突破只是这里无数个科技型企业矢志创新的缩影。
在这里,法士特S系列变速器成功打破国外产品、技术垄断,大幅压低了国内车企制造成本,有力推动了我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特变电工特高压柔性直流输配电技术、铂力特3D打印技术等一批乘着秦创原的“东风”,在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接连诞生的“高新造”硬核技术产品,迅速在市场上“顶天立地”。
在高新区看来,技术创新的关键就是要把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引入市场,实现商业价值,企业唯有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前沿技术,才能撑起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此,西安高新区通过长期摸索自主创新企业发展模式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要素需求,下大力气打通技术创新到产业化的发展瓶颈和机制壁垒,在加速构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产业壮大”创新链条的同时,打造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培育体系,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适配不同的成长空间和资源链接。
此为确保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创造得出、转化得了”,西安高新区依托本地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知名高校、本土龙头企业优势,构建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围绕技术共性问题、重要环节,建立一批技术创新、工程研究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搭建一批概念验证、中试转化、产品试制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高校院所企业融通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动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取得超80%的科技企业在细分领域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9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本土科技型企业;2020至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增长36%、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均增长30%、上市企业新增28家的成绩。
将基于自主知识产区和核心技术创造出的新产品的“增量优势”转化为园区整体经济的“增长优势”的西安高新区,成为解决卡脖子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典范。
人才聚集壮大发展“筋骨”
通过先后制定出台《“硬科技创新人才”10条》《关于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促进秦创原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一系列人才支持政策,西安高新区在创新创业、子女教育、住房安居等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支持、多层次保障。
此外,还发布“百万年薪求贤令”,广泛汇聚产业领军、企业经营、高端金融、公共服务管理、专业技术等五支硬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成立由华为、光机所等30余家区内重点企业、国际化创新平台和知名人力资源机构组成的海外招才引智联盟,为海外人才和用人单位精准搭建对接交流平台,促进人才供需精准匹配。
在一系列人才政策驱动之下,西安高新区每年吸纳上万名高层次就业人员,年均引育硬科技高层次人才4000人,8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创始人都有高校/科研机构背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占比超过81%。成为践行人才强国、增强自主创新的典范。
3个80%密码让西安高新区交上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31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达10.1%,位列全国“十强”高新区第一;“55611”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成势,汽车、电子信息等5大主导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6.7%;高技术产业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均超30%的亮眼答卷,成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增强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和辐射中西部地区、服务区域科技创新、人才聚集、产业升级的重要高地,也让内陆高新区以科技自立自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越发鲜明。
科技自立自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23年,西安市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我国第四个获批建设“双中心”的城市,西安高新区作为全国唯一的“双中心”核心承载区,再次迎来发展机遇。为努力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扛起“高”“新”使命,西安高新区将争取更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到此,建设多类型、多层次、协作支撑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经济高质量增长蓄势赋能;集中科教优势资源和科研精锐力量推动技术攻关,为经济高质量增长激发动力;持续引进和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代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科技领军和世界一流企业,为经济高质量增长激荡活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