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大豆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中心获自治区科技厅正式批复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大豆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由呼伦贝尔市农牧科学研究所牵头组建,中心针对大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研发投入低,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企业技术创新力量分散等制约内蒙古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等区内外科研院所和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扎兰屯国家现代产业园等企业、园区,以大豆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围绕大豆种质资源收集与开发利用,大豆高产、优质、抗病等关键技术创新,基因芯片技术在大豆种质创新中的研究与应用,杂交种制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大豆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等内容开展科研和联合技术攻关。通过建立内蒙古大豆种质资源评价体系,对大豆优异种质基因进行挖掘、创新和利用,建立规模化、系统化的大豆产业技术平台,改进大豆新品种配套高效栽培技术,探索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应用,提升内蒙古大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推动大豆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同时,为大豆产业上下游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引领内蒙古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中心由兴安盟农牧科学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谷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组建。中心定位于打造全区生物育种创新引领型新高地、全国种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种业生物育种“硅谷”,通过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实施生物育种重大攻关项目,在育种技术、优良基因挖掘、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选育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重点解决种业科技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源头创新。重点开展玉米、大豆、水稻、饲草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培育,针对优质、高产、高抗等重要性状加快实现基因转化与选择突破。根据不同作物和生产实际,探索生物育种多元化开发机制和成果转化模式,建设生物育种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示范基地,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中心将重点解决原创探索性研究和创新不足、种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种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产业化不畅、重点作物种质资源缺乏等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全面推进自治区生物育种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安全。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科技研发的重要载体和有效保障。为解决种源“卡脖子”难题,强化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此前,自治区科技厅已通过“科技兴蒙”行动重点专项,在呼和浩特市、通辽市、赤峰市和乌兰察布市支持组建了草种业、玉米、肉牛、设施蔬菜、马铃薯五个自治区种业技术创新中心,极大地促进了我区相关创新主体与科技兴蒙“4+8+N”合作主体的协同创新。目前,支持组建的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在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地提升了自治区的种业创新能力,为打好种业“翻身仗”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