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科学论坛20—23日举行,邀全球百余名顶尖科学家与会
展示粤港澳科技成果
探讨“一带一路”机遇挑战
5月16日,记者在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国务院批准,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将于5月20日至23日在广州南沙举办。
论坛邀请百余名全球顶尖科学家与会,其中包括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对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的IPCC报告作出贡献者丹尼尔·科曼。
丁肇中等诺奖得主作报告
大湾区科学论坛是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发起,以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指导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最高级别的科学盛会。
大湾区科学论坛执行秘书长聂晓伟介绍,截至5月15日,本届论坛邀请到诺奖及同级别国际奖项获得者5人(3人线下,2人线上)、海内外院士近百人,国际组织、协会代表近30人,国内外学术机构代表200余人。
其中,主论坛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对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的IPCC报告作出贡献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丹尼尔·科曼,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得者叶玉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高文等线下参会并发表主旨报告。
“论坛同时设置了海洋科学、纳米科学、高能物理、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15个分论坛,将借助论坛这一契机,推动展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成果,促进科技交流合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湾区力量。”聂晓伟说。
今年正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本届论坛还设置“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全方位、多视角探讨新形势下“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将发布重大研究成果《“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报告——科技创新与科技合作》。
粤港澳进一步深化科技合作
近年来,广东主动协同港澳,不断深化粤港澳科技创新规则和机制衔接,在全国率先支持港澳机构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截至去年底,全省科研经费跨境拨付累计超过3.7亿元;开展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改革试点,探索“正面清单”等模式;向港澳开放共享散裂中子源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同时,依托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促进三地合作,推动广州实验室与香港中文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在香港设立分部,携手共建粤港澳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三地创新主体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实施科技创新联合资助计划,累计支持300多个项目、约3亿元;加快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建成面向港澳的科技孵化载体超130家,在孵港澳创业团队和企业近1100个。
省科技厅厅长王月琴介绍,以大湾区科学论坛为契机,广东将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破解科技成果双向转化、大科学装置共建共享等方面的“堵点”“难点”问题;强化粤港澳创新资源协同,持续推动科研资金、仪器设备、数据资源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开放共享;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探索在河套等地区建设粤港高水平科技合作平台;加强人才交流合作,切实畅通三地人才往来便利机制。
论坛期间还将举办国际组织与全球合作分论坛,邀请国际组织代表聚焦环境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公共卫生与生命健康、科技创新发展等共性问题展开探讨。
高端科学论坛是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重要平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高校、南沙区广州外国语学校学生志愿者等将在现场进行深度体验,论坛将搭建起科学家、科研院所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学校、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深化粤港澳科技交流合作,为湾区科技创新培育新生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