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自己的私有云部署以及多年的产品打磨,班聊在企业级沟通协作软件领域中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2010年,乔月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开了场发布会,他花了不少钱租用这个场地,其实只想做一件事,告诉别人他做了一款企业IM(Instant Message,即时通信)软件。
那是他辞职创业的第四年,他变得如此没有信心是因为腾讯QQ的影响力实在太大。“我的初创公司要做出一个类似QQ的企业内部聊天平台,难度非常大。”
乔月猛的创业方向是为上班场景开发一款IM软件,对标产品就是现在阿里巴巴的钉钉以及不久前腾讯推出的企业微信。相较于2014年年底发布的钉钉以及企业微信,班聊已经算是元老级产品了,但直到两年前乔月猛才找到公司的正确方向——基于私有云(单个客户享有的云服务)的企业IM服务。
据乔月猛提供的数据,目前班聊的用户总数已经将近千万,并拥有数百万的活跃企业用户、以及50多万的付费企业用户。其中,私有云的总用户数已经超过了半壁江山。客户中包括中国联通、和记黄埔、戴德梁行、科大讯飞、海通证券、中国人民银行、三峡集团、华泰保险等对信息安全要求较高的知名企业和行政机构等。
企业IM服务这个创业方向跟乔月猛之前的工作经历紧密联系,他曾经在中国电信主导商务领航业务,这是中国电信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客户推出的综合通信和信息需求的系列解决方案业务。
不过作为该业务的提出者,乔月猛却在做业务的过程中逐渐不看好该模式。“不同于商业经济发展成熟的美国,中国企业管理模式混乱,同一套软件无法经过小幅修改直接应用于不同企业。”乔月猛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他发现企业真正需要的不是管理软件,而是企业员工间的沟通软件,在当时腾讯QQ几乎是所有公司的共同选择,也是唯一选择。但对企业管理者来说,QQ带有娱乐性质而不方便管理。在当时的一份统计数据中显示,近43%的企业不允许员工使用QQ,部分企业只批准部分人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才能使用。企业管理者对QQ的态度也是喜忧参半,既喜欢QQ方便的通信,也担忧其影响员工工作效率。
所以与其解决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不如直击企业痛点,做一个适合企业内部沟通的软件。他在中国电信提出了想法,不过在电信庞大体系下,只做聊天软件太过普通,没有被重视。
2006年,乔月猛离职开始筹备这个项目,并在2007年成立公司。“我懂技术,但是不精,更多是对产品有感觉。”他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乔月猛在大学时期主修工商管理,不过出于兴趣他却把计算机玩得很好。
当时,企业为了解决内部通讯需求,除了使用QQ,通常的做法是购买一套IM软件安装在服务器上,从而实现内部员工间的聊天通信。
从技术来讲,企业内部IM软件开发难度不大,但在实际操作中便捷性不如QQ,QQ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就能在任何设备上实现通信,而IM软件需要企业部署IT人员维护硬件、软件,而且企业之间由于软件不通也无法实现通信聊天。当时很多有开发能力的公司自己开发了IM软件,这个市场当时冒出了200多款同类软件,其中比较有名的是腾讯的腾讯通RTX。
乔月猛想做一件类似却略有不同的事情:制作一款软件,让多个企业在同一个平台上只要注册就能实现内部通讯。
不过真正着手后他发现,技术难度很高,一来一个多企业共用平台在每个企业间需要有隔离技术,即使是腾讯QQ当时也无法解决。相较于传统的每家企业拥有一套软件安装在自家服务器上的物理隔离形式,多家企业使用同一平台,企业间数据库的相互隔离技术很难实现。而且,传统企业内部的聊天软件其网络环境相对稳定,但是将软件布置在云端后,所有的用户都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使用会对网络本身产生压力,因此运营要求也非常高。
技术实现有难度,而用户使用习惯也不容易改变,在QQ的长期影响下,所有人都习惯自己注册一个账号然后使用,但是员工要使用企业IM软件,需要企业先注册,然后员工注册,员工账号隶属于企业账号,这是一种多层级的账号形式,这有悖于传统的个人用户直接注册习惯。“作为一家初创公司要解决这些难点很有挑战。”乔月猛渐渐开始丧失信心。
虽然他凭借自己的背景——2006年他从中国电信离职时做到了中国电信业务岗位的最高职位——在当年投资氛围还较冷的情况下募集到了一些投资,但是每年两千万的花销却没看到光明前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