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硬核高科技集中亮相,独特创新体系加速赋能高质量发展 松山湖科学城闪耀中关村论坛

   2023-05-29 南方日报
57
核心提示:5月25日至30日,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

5月25日至30日,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行。

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电芯、多孔介质燃烧器等高技术科研成果,业内明星产品“刑天”机器人、Spirit系列电动船外机……,在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下称“科博会”)上,松山湖科学城作为广东展馆主力军参展,多项硬核高科技产品集中亮相,全面展示了松山湖独特创新生态体系下孕育的最新前沿技术成果,吸引了科技界、产业界等各界人士的关注。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今年以来,松山湖充分发挥全链条、全要素、全过程创新生态体系支撑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持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一幅以科技创新催生产业蝶变的壮阔画卷,正在松山湖科学城徐徐展开。

51个前沿成果相继亮相

加速“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作为中关村论坛重要组成部分,科博会创办于1998年,自2021年起与中关村论坛融合举办,目前已成为人们领略中国科技前沿成果的直观窗口。

广东科技展团展位上,松山湖科学城蓝绿相间的城市沙盘模型颇为亮眼。沙盘上,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国之重器、重大科研平台以及系列科技地标环湖而设,成为领略巍峨山下、松山湖畔,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空间布局、创新资源禀赋、和优质产城资源最直观的窗口,吸引众多海内外观展商驻足了解。

作为广东展馆主力军,松山湖科学城携手中国散裂中子源、阿秒科学中心等大院大所大平台,以及菲鹏生物、中图半导体、漫步者、朝歌智能、阿尔泰等优秀企业参与,共展示51个行业领先的技术成果,重点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

千里之外奔赴中关村论坛的这批松山湖展品,自然不乏硬核、前沿、高新的科技产品。

有着“水上特斯拉”美誉的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逸动科技”),现场展出了Spirit系列电动船外机,内置1276瓦时大容量锂电池。“我们展示了在船艇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让客商能近距离体验到‘硬科技’的魅力。”逸动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正如本届中关村论坛的主题,“开放合作·共享未来”是松山湖科学城一以贯之的态度。论坛期间,众多松山湖企业、单位主动了解、接触各领域前沿科技,探索产业发展合作的新机遇。

“科技博览会展示了许多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也展现了政府对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的关注支持。”广东省晶虹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山表示,今年,为寻求更好的产业配套和与企业交流合作机会,企业正式进驻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这让徐山对企业实现新的人才和资源交流充满期待。

松山湖科学城内,科技与产业结合的力量无处不在。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则已成为这块土地上最鲜明的创新创业地标之一。截至目前,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集聚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12家新型研发机构,建有200多个研发平台,引进孵化500多家科技型企业,已成为松山湖强化产业和科技紧密结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水平的重要平台。

“中关村论坛期间,我们将抓住机会进一步推广实验室优秀项目,并寻找一些新的合作机会,争取让一些相对成熟的新材料相关项目在松山湖落地转化。”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高水平创新盛会不断

按下产学研融合“快进键”

5月25日至27日,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松山湖峰会在松山湖举办,侯凡凡、韩德民、黄璐琦、汪卫华、肖伟等院士专家集结,与企业家现场“面对面”,打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这场大会也成为了继松山湖数学论坛、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松山湖科学会议等高端论坛后,今年在松山湖举办的又一科技盛会。

业界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科技与经济是一件衬衫的两襟,有了平台这个纽扣,扣上之后,便会达到“1+1>2”的效果。

以合作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解难题。不难发现,一系列高端论坛举办的背后,蕴含着松山湖打造一枚新“纽扣”的深意——

各类科技论坛上,一个个深思熟虑的观点建议、一个个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真实案例在论坛上分享传播,共同指向同一个方向:当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产学研多方力量汇聚,将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应用,迸发出促进经济发展的磅礴力量。

比如在今年4月,以“脑科学与类脑技术”为主题的2023松山湖科学会议盛大举行,顶尖科学家分享前沿“干货”,跨学科开启“头脑风暴”。

抱着对科学会议的迫切期待,帅领智能化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帅乐军参加了科学会议。“作为一家主营业务为智慧养老和医院智能化方向的企业,我们在会上接触了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了解人工智能技术最新的应用领域,帮企业选择方向、起点,在巨人肩膀上走正确的路。”帅乐军分析,此次松山湖科学会议的举办,无疑为脑科学领域的产业赛道点亮了一盏灯,指明了方向。

这也是松山湖众多企业参与学术论坛交流学习时的共同期盼:学习行业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扎实推进产业转化落地。

4月18日,松山湖“产业实验室精品游”系列活动举行。这项松山湖产业发展局主导的产学研活动,旨在为广大企业搭建相互借鉴、链接资源的平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

“在我们行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很多同行是可以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作为天安云谷产业园受邀企业代表,东莞市达锂电子有限公司(下称“达锂电子”)副总裁王传勇表示,通过行业内的交流,企业能够实现更大的价值,寻找新的商业合作机遇。

科技驱动产业革新过程中,也实实在在影响着每一个企业。

作为一家专注于研发和生产锂电池保护系统(BMS)的高科技企业,达锂电子过去近8年时间里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年度BMS单板产能超1000万台,企业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372%,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83%,发展势头迅猛。

王传勇表示,松山湖在科技创新领域已形成很好的“硬”环境,他建议,应通过举办一系列实用的产业调研、培训活动,真正帮助企业完成降本增效、数字化转型等目标。

诸如达锂电子等企业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也成为了当地正在努力的方向。

从生物医药、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产学研论坛接续召开,到支持企业举办各种科技产业对接活动,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补贴(不超过举办活动总支出的50%)等举措,再到常态化主导举办“产业实验室精品游”等活动……松山湖正加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此实现技术创新上下游的对接耦合,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科学家、企业家、教育家携手,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松山湖正朝着全方位创新发展奋力奔跑。

再发亿元研发奖补

减租减税超5000万元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面对不确定因素叠加的考验,如何助力企业坚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信心,持续加强研发投入,突破创新技术,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成为摆在各地党委、政府面前的共同命题。

近日,松山湖发布了《关于下达松山湖支持技术研发政策第四批资助资金的通知》,明确向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等308家单位发放研发投入补助等,金额合计9582.38万元。

广东中图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图科技”)是在松山湖注册成立并发展起来的本土企业,企业连续两年获得园区企业研发投入补助100万元。

“政府的支持是润物细无声的,而政策落实则十分及时,展现了有为政府的担当。”中图科技总经理康凯谈到,中图科技立足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背后,他也深刻感受到松山湖管委会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大力扶持。

中图科技享受的这项政策,是松山湖最近两年出台的《东莞松山湖支持技术研发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实际上,自2021年以来,松山湖已集中发布包括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融资、上市、创新环境等一揽子7个重磅政策,在科技创新、人才配套、金融赋能等方面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上亿奖补,“花落百家”。《实施办法》出台以来,共支持600个项目,享受松山湖技术研发补助,累计约1.7亿元。一系列技术创新红利举措,为产业创新打通了“任督二脉”,为经济发展“舒筋活血”。

位处松山湖的东莞触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下称“触点智能”)近期迎来了另一个好消息。企业应用于存储芯片领域的先进封装设备实现量产,并得到头部客户认可,今年将大批量占领市场,有望解决国内存储芯片封装设备被国外“卡脖子”的困境。

“企业发展最渴望的就是人才!”触点智能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在首次获得松山湖100万元研发投入补助后,企业将持续瞄准对高端半导体人才的招引。

今年5月,为减轻园区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负担,东莞市松山湖控股有限公司再次为符合要求的企业减免3个月的租金。本次免租政策落实后,预计将惠及园区市场主体约400余家,减免金额超5000万元。

“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政府作为我们背后的支持者与后盾,能够在相应的时间节点出台这么一个非常好的政策去缓解我们企业的经营压力,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逸动科技联合创始人潘宗良表示。

从推动国企为中小企业免租达5000万元,到赋予企业技术研发提供上亿补贴,再到搭建华为开发者村等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平台……松山湖正以一系列实干举措,为企业创新插上腾飞的“双翼”,广大市场主体逆风飞翔、转危为机的故事正在此书写新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