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科改进行时 | “一件事改革”提速赋能 人才交流合作驶入“快车道”

   2023-06-01 创新浙江
43
核心提示: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上提出强力推进创新深化、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上提出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集聚战略人才,把人才作为强省之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动员部署会也将目标锚定了“在全省营造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通过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而蓝图的擘画植根于良好的土壤——2022年,浙江省引进外国高端人才比疫情前增长52.4%。入选国家引才计划的外国专家数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11个设区市全部实现人才净流入,杭州连续12年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那么,浙江是如何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催化人才改革发展领域产生“涟漪”,书写对外开放新篇章?

“一件事改革”

实现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

去年,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发掘选树了一批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中为我省涉外管理服务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及个人,授予“最美浙江人”系列之一的“最美·国门护航人”荣誉称号,省科技厅外专局刘羿君获此殊荣。

护航“国门”,既是做聚天下英才的铺路人,也是做为企业纾困的服务员,更是做展现“重要窗口”形象的建设者。

一直以来,外籍人员能否顺利来华工作,取决于能否获得国家行政许可。在以前,外国人来华要办理“许可+出入境”的两道手续。为了让两件事“合二为一”,省科技厅在全国率先开展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许可“一件事”办理试点,会同省公安厅通过业务整合、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建立了“线下一窗受理、证照一次发放、监管一并实施”涉外政务服务新模式。2021年,省科技厅联合公安厅在金华举办了“一件事”推进会,正式推进“一件事”改革,现如今已在宁波、嘉兴、金华、温州等地试行。从金华的试点效果来看,整体办事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曾经25天的办理周期压缩至7天,25份材料压缩至16份。

工作居留许可“一件事”,外籍来华“少跑腿”。只有用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政策工具,才能真正让高端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

“国门”护航人的荣誉是外专队伍在外国人来华工作的一个缩影。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省科技厅聚焦重大战略,紧盯国际前沿,突出高精尖缺,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正确处理好政府、用人主体和市场三者关系,引进外国专家呈现出三个可喜的变化:一是专家层次由中低端为主向国际高端发展,二是来浙工作时间由短期为主向中长期发展,三是合作交流方式由单个引进为主向团队式、平台式发展。

全方位服务

从文化“疏离感”走向文化“认同感”

提供服务,归根到底是要从“心”出发。年前,2023年外国专家迎新春茶话会浙江分会场在杭召开。能够召集各国专家齐聚一堂共话新春,并非一件易事。晚会时间定在1月13日,而这个节点恰巧有大多数外国人回国过圣诞。

原本以为这项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但在各方协调、通力合作下,报名参与人数甚至超出了预期。从活动现场可以看出,外国专家们现在的状态同以前大不相同,很多外国专家们渴望融入到中国社会,甚至长期居留的意愿也渐趋明显。

为了让外国人才畅通无阻地来华,心无旁骛地在华工作,省科技厅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去年8月份,俄罗斯工程院萨维·列奥尼德院士及其团队在来华工作前碰到了签证“一号难求”的问题。了解到该情况后,嘉善县科技局、省科技厅、国家局外专服务司三级联动,借助绿色通道,仅用三天就帮助萨维院士和罗曼教授拿到了签证,为外国人来华提供了“最后一公里”的悉心服务。

每年,省科技厅还会组织举办专家学术休假活动,带着各行各业和各国的专家到浙江各地市走访调研。在实地的考察中,外国专家看到了浙江各地靓丽的风景线,这给他们内心带来了很大的触动,在讶异于中国发展速度的同时,也感叹于浙江的共富水平。而后,一些外国专家将自己的见闻发表在推特等社交平台上,为中国形象在全球的建立与传播发挥着桥梁纽带的作用。

助企惠企

将“解决源头”与“提供土壤”有机统一

为了让外国人来华的问题更快、更好地得到落实,省科技厅引才引智工作的“施工图”日渐清晰。疫情放开后,某个在丽水投资的厂家,即将从韩国引进整条生产线和技术团队。在得知韩国团队有签证困难后,外专局立即与科技部外专司沟通,以最快的速度打开通道,保证他们在几天后能顺利入境。

帮企业解决问题,不仅要解决“源头”,更要保障“过程”和“结果”。

在最近一次的学术休假中,外国专家们来到了宁波当地的一家工厂。当时企业正好存在一处亟待解决的问题,恰巧团队有一位相关领域的专家,随即为企业对症提供解决方案。而这一次的机缘巧合也推动了双方进一步的合作。无独有偶,后来在诸如此类的交流过程中,外国专家和当地企业总能实现“互补”。这种“互补”并不一定是攻克国际领先或“卡脖子”的技术难关,但确实为企业解决了较为实际的问题。

年初省委“新春第一会”上,浙江提出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坚持高水平走出去闯天下与高质量引进来强浙江有机统一,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之省。其实,“一号开放工程”在6年前就孕育出了雏形。彼时,浙江首创了一项面向企业引进“高精尖缺”外国人才引进工程,坚持“市场发现、市场评价、市场认可”的导向,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不搞评审,以人才薪酬待遇、创造市场价值作为遴选的评价依据。截至目前,已累计引进海外工程师千余名。

而在今年,为了鼓励更多的海外人才涌入之江大地,海外工程师也将迎来全新迭代——将与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深入结合,进一步向地市放权赋能,简化程序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让海外工程师和企业都更有获得感。

“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但根茎还是在这块土壤里,藤蔓是为了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发挥更多的光合作用。”省科技厅为外国人才来华提供了一个“窗口”,但最终是他们自己选择在中国这片沃土上生根开花。而在不远的将来,他们不仅要在这里发光发热,还要努力化身为“浙江省对外开放”的探路者,“将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的朗读者……

(来源:创新浙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