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创新的底子怎样,未来又可以在哪些新领域、新赛道寻找新的发展机遇?5月20日,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系列活动之一紫金山科技论坛如约而至。来自海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聚焦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激荡思想、擘画未来。
储才蓄能,强基础研究根基
如何推动我国基础研究由大到强,为抢占科技前沿高地提供源头活水?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结合北京大学的探索,提供了一些思路:“高水平大学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要努力做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把创新核心要素紧密结合起来。”
“世界一流的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龚旗煌认为,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以才引才,以才育才的正循环;要建立与科学发展规律相适配的投入机制和评价机制;要发挥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为国家基础研究骨干网络的构建发挥积极作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全方位推进开放办学。
智启未来,共创AI无限可能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把话题落在了时下人工智能最热的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语言模型上。郭毅可说,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背后的功能是各类智能功能的叠加。通过大量的文本数据输入,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感知和学习。例如,机器输出可以预测的文字接龙,长此以往在人类的反馈下不断强化学习,构建超大规模模型就成为可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还将生成图片、音频、视频等更复杂的内容。“机器共生、共存、共同进步的时代已经拉开了序幕。”
同样锁定人工智能赛道的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潘毅,高度看好AI 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潜力。潘毅说,新药研发整个流程耗时长、耗资大,和基础研究一样要稳坐“冷板凳”。而通过细胞数字孪生平台,使科学家能够在计算机上快速评估细胞对候选药物的反应。也就意味着,随着人工智能逐渐应用于药物发现的靶点挖掘、虚拟筛选、化合物设计与合成等各个方面,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或许,人工智能可使生物学家少走弯路。
前沿科技,迸发“硬核”创新力
当我们谈论未来是什么样子时,没有意识到的是,我们一只脚已经迈入了未来。量子科学、空间互联网、6G……科技“追光者”们正在探索现实的N种可能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认为,量子科学是二十一世纪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近年来各国陆续出台的关于量子科学的政策,体现了全世界对这一学科及其应用的重视。杜江峰分享了量子科学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应用进展,以及近些年我国在量子计算、量子机密测量方向一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前沿研究成果。“以前临床医疗中都是用光学成像手段来进行癌症诊断,光学成像容易受到光学背景强、信号不稳定、定量不准确和不同光学方法不能共用等问题的影响,进而影响组织病理检测的精准性。而如今基于金刚石量子传感器的微观磁共振成像技术,实现了微米分辨率的肿瘤组织磁成像,并用于肺癌等的检测。”
“空间互联网作为一种的创新技术,若干年后可能成为互联网的半壁江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建宇提出,理念的创新是必要条件,而技术创新是实现系统的充分条件,空间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创新,使得很多“不可能”成为“可能”。在王建宇看来,空间通信(空间互联网)是商业航天的重要切入点,也将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面互联网的补充到不可或缺的系统。
“6G是全频段的使用场景,为未来通信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先进微波和太空电子研究中心主任吴柯说,与第一代到第五代的无线技术不同,第六代无线技术已经跳出了传统通信范畴,是融合了通信和感知的技术,拥有更深度、更广泛的感知能力,无线技术将带来无限未来。近年来,江苏在无线技术的研发应用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吴柯期待下一代的技术能够在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方面广泛应用,为未来通信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撒下“种子”,静待花开遍野
“近十年来,我与江苏的交集越来越深。”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双院院士、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业过程模拟与优化研究所所长余艾冰谈起与江苏的渊源,感触良多。他走过江苏多个城市,触摸到江苏近年来飞速发展的脉搏,见证了江苏相关产业成长的足迹。
余艾冰认为,江苏拥有非常广阔的颗粒科学应用场景,例如化工、冶金、矿物加工等行业,以及食品加工、能源环境、材料和医药等领域,都是颗粒科学大展身手的舞台。他介绍,经过几年努力,工业过程模拟与优化研究所已经进行了若干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为江苏产业转型升级加入“催化剂”。“目前我们要做的是让相关研究机构在江苏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在工业上解决更多问题”,余艾冰说。
起笔挥毫,江苏大有可为
智慧的火花,让现场熠熠生辉,而思想的碰撞不局限于会场。
据江苏省科技厅数据,2022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达37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首次突破3%,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全省研发人员超108万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0.4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保持全国省份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8.5%。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江苏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优秀模范生”,如何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抢身位”?
发言嘉宾一致认为,江苏产业基础坚实、高校院所众多、人才资源丰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期待研究领域能在江苏落地生根。
“下一步,我们将在技术攻关、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上寻求突破。”江苏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胸怀“国之大者”,发挥“关键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注入强大动力。
来源:荔枝新闻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