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文件中提到今年我国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增强供应保障能力。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4.1亿吨标准煤左右,原油产量2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2140亿立方米左右。保障电力充足供应,电力装机达到26亿千瓦左右,发电量达到9.07万亿千瓦时左右,新增顶峰发电能力8000万千瓦以上,“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达到2.9亿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7.3%左右,新增电能替代电量1800亿千瓦时左右,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2.2%左右。
针对积极发展能源新产业新模式方面,意见提出:“因地制宜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探索氢能技术发展路线和商业化应用路径。”
在加快能源科技攻关方面,意见也提出相应安排:“加快新型储能、氢能等低碳、零碳、负碳重大关键技术研究。”
在推动完善能源创新支撑体系方面,意见提出:“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氢能和燃料电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能源系统安全等6大重点领域,增设若干创新平台。”
国际能源网/氢能汇(微信公众号:h2-2005)认为: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从多个方面对于氢能产业发展思路进行指导,利好行业发展。
首先在制氢端,因地制宜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旨在针对不同的氢能技术路线,寻求成本最优的方案。示范项目可以实现以最低的代价筛选出更优的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方式。
这里的关键词在于“因地制宜”四个字。国际能源网/氢能汇(微信公众号:h2-2005)认为,一些风电、光伏资源较好的地区开展相应的示范项目,可能让制氢的成本更低,在建设这些示范项目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视时机进行推广和普及,让绿氢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
在技术攻关领域,意见提出要加快新型储能、氢能等低碳、零碳、负碳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对于氢能产业链来说,技术攻关的要点很多,比如质子交换膜、储氢材料、储氢管道阀门、氢内燃机等领域,国产化程度不高,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下,国内氢能的发展很难实现低成本和高安全性。
国家提出对于氢能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并不是一句空话,相关部门也会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出台具体的方案细则,给予先进的技术研发予以政策上、资金上、经验交流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对于氢能领域以技术研发见长的企业来说,今年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得到资金、试验场地等方面相应的支持。
此次指导意见很关键的一点,将氢能与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等一道并列提出建设若干创新平台。氢能创新平台的意义在于:这是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的集合体,是培育和发展氢能领域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也是氢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
有了氢能创新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国内氢能产业迅速打破行业壁垒,实现优势互补,可以让氢能在创新领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展。
原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