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我国新能源汽车如何与燃油车竞争?如何保持住国际竞争力?|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

   2023-06-12 中国环境
112
核心提示:又见世界动力电池大会。这一年,全球布局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的速度明显加快。虽然我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的“

又见世界动力电池大会。

这一年,全球布局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的速度明显加快。虽然我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的“领跑者”,多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占全球产销量一半以上,去年更是高达63%。但是,仍不能忽视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变化和挑战。例如,越来越多国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的支持力度,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比上一年增长了52%。从国内来看,虽然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的呼声很高,但燃油车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具有高性能、技术成熟、高可靠性、配套设施完善等特点,新能源汽车还面临国家电网负载、大量电池报废、充电设施急需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破局?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分享了对动力电池发展的几点预判和建议。

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吃不消怎么办?

碳酸锂价格已大幅回落,今年预计保持在每吨15—20万元

近年来,锂资源、锂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使市场份额发生逆转。2019年6月,三元电池装机量占比75%,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仅占25%,三元电池占据绝对优势。但是今年第一季度,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达68.2%。

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以碳酸锂为代表,2021年初,每吨碳酸锂的市场价格约为5—6万元。但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碳酸锂价格一路高涨,去年一度突破了每吨60万元,上涨价格超过10倍。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价格上涨,无论是动力电池厂商还是整车企业都感到“压力山大”。

“今年以来有好消息,碳酸锂价格已经大幅度回落,我认为今年价格大概率会保持在每吨15—20万元。”苗圩说。

我国动力电池企业“走出去”,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避免低价同质化竞争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稳步开拓国际市场,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累计出口68.1GWh。“我认为,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要把握好发展的主动权,在牢牢占据国内市场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开拓海外市场,‘走出去’的过程中应注重品牌营销,避免低价同质化竞争。”苗圩提醒道。

虽然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有6家是中国企业。宁德时代连续8年稳坐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第一名,比亚迪成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十强榜单中增速最高的企业。但我们也应看到,欧美国家正在加快培育本土动力电池企业,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苗圩认为,首先要降本增效。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近40%,“只有在无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动力电池成本降至100美元/kWh,电动汽车才能真正实现与燃油车的竞争。”

其次,坚持创新驱动,做好下一代电池技术储备。在材料体系创新层面,固态电池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焦点。与此同时,还应该关注高能量密度的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锰锂正极、高镍正极、富锂锰正极、硅碳负极等新材料体系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最后,加强电池上游材料保供稳价工作。我国锂矿资源储量有限,但盐湖锂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特别是高镁锂比的盐湖卤水提取碳酸锂工艺趋于成熟,其成本约为每吨5万元。“要整合资源,加大工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早日形成生产能力。还要落实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强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这既是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是资源保供措施,更是我国的优势所在。”

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碳排放中占比高,如何降碳?

推动动力电池规格尺寸标准化、从电池前端设计就要考虑后端回收、加快构建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

“面向‘双碳’目标,促进动力电池绿色低碳发展将为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汽车强国建设增添新动力,对我国履行国际社会的承诺也具有重要意义。”苗圩建议,当前迫切需要推动动力电池规格尺寸标准化。

2018年,《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发布,其中动力电池一共有145种规格,包括圆形电池6种,方形电池125种,软包14种。总体来看,电池规格尺寸偏多,适用性并不强。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由行业组织动力电池企业修订动力电池规格尺寸标准,减少规格,进行标准化生产,是将来提高竞争力的一个很重要也很紧迫的工作。“在安装设计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续航里程和动力要求,提供不同的电池容量,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如果做得好,还可以实现标准方面的全球引领。”

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废旧动力电池如果不能被妥善处置,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风险,还会造成钴、锂等稀缺资源的浪费,势必会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电池前端设计就要考虑后端回收。”苗圩建议,对电池回收体系进行顶层谋划,由动力电池企业牵头,从产品设计源头就要考虑到电池易拆解回收的问题,并给后端回收利用企业提供作业指导书,保障高效回收利用。

此外,加快构建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也是题中之义。一方面,国内电池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现实情况是:欧盟已经出台法规,明确要求2027年后电池碳足迹如果不能满足阈值要求,新能源汽车就不能在欧盟销售。“中国作为全球动力电池强国,实现电池低碳化发展,打破对新能源汽车是否绿色环保的质疑,引领全球动力电池产业转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巩固产业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苗圩建议,国内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协同,引导行业上下游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并与国际社会提前对接,以统一标准,实现互认,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优势产业链更好地“走出去”。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