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开放计算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2023-05-10 经济日报
80
核心提示:近日,开放计算标准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技术峰会在北京举行。作为开放计算领域首个面向全行业的标准工

近日,开放计算标准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技术峰会在北京举行。作为开放计算领域首个面向全行业的标准工作委员会,开放计算标准工作委员会聚焦数据中心相关领域技术及产品创新,通过构建全球领先的规范和标准,打造开放、协同、繁荣、具备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生态,推动数据中心融入千行百业。

我国算力总规模快速增长,已位居全球第二位。同时,数据中心年碳排放量与日俱增。开放计算由于能降低技术获取成本、推动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成为当前乃至未来数据中心的创新主力,通过全球化协作的创新模式,解决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开放计算致力于将数据中心设备的设计标准从封闭转变为开源,通过IT基础架构在产品、规范、知识产权等成果中的共享,加速新技术落地,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及发展。近年来,互联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保持高速增长,硬件技术创新需求强劲,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多家开放计算组织,集合了互联网头部用户,形成了众多定制化标准,推动了开放计算在超大型数据中心及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

当前,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下,更加高效、低碳、智能的数据中心技术和产品创新需求,已经从互联网行业拓展到各行各业。但互联网行业与通用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互联网行业业务高度聚焦,数据中心规模巨大,普遍采用自建数据中心,硬件技术创新能力强,软件采用开源架构;通用行业则应用场景多样,数据中心规模差异大、采用形式多样、产品形态多样。这种差异使得开放计算的创新产品和技术难以被全产业普遍吸纳采用。

对此,专家认为,开放计算的本质就是构筑基于开放标准的产业生态,打破不同标准之间的藩篱,让芯片、整机等不同产业环节的企业,以及不同规模的客户参与到统一标准的制定中,从而促进产业生态更加开放融合。但目前,开放计算主要还是应用于超大规模的互联网行业,以及部分运营商或金融行业,如何克服客户现有的机房环境、采购模式、场景规模等困难,是当下及未来面临的挑战。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执行秘书长朵晶表示,开放计算标准体系建设是推动开放计算产业高效协同、生态共建共荣、技术普适普惠的关键环节。

“智算中心作为算力网络的核心基座,目前在标准统一、技术突破和生态聚合三方面均面临挑战,要共同推进面向智算中心整机柜、液冷、智算中心高速互联的相关技术和标准制定,真正实现跨行业、协同的开放计算标准创新。”开放计算标准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刘景磊说。

据了解,开放计算标准工作委员会汇集了40余家数据中心上下游产业单位,将通用化架构作为首要创新原则,致力于建立一个先进的数据中心通用技术架构,从而让全产业都能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中心的深度创新。

目前,开放计算标准工作委员会已经启动建立多个开放标准,涵盖液冷、整机柜服务器及AI计算等相关技术领域。其中,已立项4个重量级冷板式液冷数据中心核心器件技术规范,填补了开放计算在冷板式液冷数据中心标准上的空白,推动数据中心开放液冷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在整机柜服务器和AI计算领域,开放计算标准工作委员会最新通过了数据中心柜计算技术、人工智能加速卡管理接口技术规范等3个项目的立项。其中,柜计算技术项目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浪潮信息联合发起,聚焦整机柜服务器的模块化架构、集中供电、统一管理、一体化快速交付部署等特点,通过定义一种通用架构、广泛适用的整机柜解决方案,形成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一体化设计思路,助力整机柜服务器实现规模化推广。

“过去10年,我们见证了开放计算在互联网的成功;未来10年,我们希望推动开放计算在全产业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数据中心产品技术协同创新、知识产权成果共创共享、标准规范共建等,加速行业数智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开放计算标准工作委员会轮值主席、浪潮信息总裁彭震说。(记者黄 鑫 崔 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